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黄土丘陵区混交林中油松和沙棘树干液流 对降雨脉冲的响应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卢森堡3; 陈云明1,2; 唐亚坤1; 吴旭2; 温杰3
刊名应用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17
卷号28期号:11页码:3469-3478
关键词混交林 树干液流 降雨脉冲 Threshold-delay 模型 环境因子
英文摘要

以黄土丘陵区油松-沙棘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热扩散式探针( TDP) 于2015 年
6—10 月对油松和沙棘的树干液流密度( Fd
) 进行连续观测,同步测定了光合有效辐射
( PAR) 、水汽压亏缺( VPD) 和土壤水分( SWC) 等环境因子,分析两树种对降雨利用的差异.采
用Threshold-delay 模型、多元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两树种Fd
对降雨的响应过程,
并确定环境因子对Fd
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降雨量递增,两树种Fd
的最大变化量都先上升
后降低; 其中0~1 mm 降雨范围内,油松Fd
( -16.3%) 和沙棘Fd
( -6.3%) 都明显降低; 1~5 mm
降雨范围内,油松Fd
( -0.4%) 降低而沙棘Fd
( 9.0%) 明显升高.油松和沙棘Fd
对降雨响应的最
小降雨阈值( RL ) 分别为6.4 和1.9 mm,滞后时间( τ) 为1.96 和1.67 d.降雨前油松Fd
峰值集
中在12: 00—12: 30( 70%) ,沙棘Fd
峰值分别集中在10: 30—12: 00( 48%) 和16: 00—16: 30
( 30%) ; 降雨后油松Fd
峰值集中在11: 00—13: 00( 40%) ,沙棘Fd
峰值分别集中在12: 00—
13: 00( 52%) 和16: 30—17: 00( 24%) .降雨前影响油松和沙棘Fd
的环境因子大小顺序为PAR>
VPD; 降雨后影响油松Fd
的环境因子大小顺序为PAR>VPD>0 ~ 20 cm SWC( SWC0~ 20
) ,影响沙
棘Fd
的环境因子大小顺序为SWC0~ 20>PAR>VPD.油松-沙棘混交林对水分利用的稳定性较高.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8503]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中国 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卢森堡,陈云明,唐亚坤,等. 黄土丘陵区混交林中油松和沙棘树干液流 对降雨脉冲的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17,28(11):3469-3478.
APA 卢森堡,陈云明,唐亚坤,吴旭,&温杰.(2017).黄土丘陵区混交林中油松和沙棘树干液流 对降雨脉冲的响应.应用生态学报,28(11),3469-3478.
MLA 卢森堡,et al."黄土丘陵区混交林中油松和沙棘树干液流 对降雨脉冲的响应".应用生态学报 28.11(2017):3469-347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