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不同水氮水平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效应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宋明丹1,3; 李正鹏1,3; 冯浩1,2,3
刊名农业工程学报
出版日期2016
卷号32期号:2页码:119-126
关键词水分 作物 Richards 方程 产量构成要素 水肥互作
英文摘要

为了阐明灌水施氮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通过2012-2014 年在关中平原进行的3 个灌水
水平、4 个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采用Richards 生长曲线对干物质积累过程进行拟合,定量分析了干物质积累过程的动
态特征和产量效应。结果表明灌越冬水和拔节水均能显著延长干物质积累的总时间,使最大干物质量由雨养下的10 831
提高到灌两水条件下的13 813 kg/hm2。氮肥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积累过程的平均速率和最大速率,缩短了达到最大速率的
时间,使最大干物质量由8 001(不施氮)提高到14 112 kg/hm2(施氮210 kg/hm2)。年份主要通过控制进入快速生长期
和达到最大速率的时间来影响干物质量积累过程。灌水的产量效应年际变异较大,在2013 和2014 年分别通过增加千粒
质量和每平方米粒数来影响产量,2013 年千粒质量由雨养下的35.8 提高到灌两水下的41.7 g,2014 年每平方米粒数由雨
养下的13 833 增加到灌两水条件下的15 749 粒/m2。氮肥主要是通过增加每平方米粒数来提高产量,由不施氮下的10 414
增大到施氮210 kg/hm2 条件下的15 911 粒/m2,继续增施氮肥对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影响不大。产量和每平方米粒数均与
干物质积累过程的平均速率和最大速率呈显著正相关性,表明在该研究地区小麦产量主要受氮肥限制。该研究为干旱半
干旱地区合理调控水肥措施,实现作物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8536]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宋明丹,李正鹏,冯浩. 不同水氮水平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效应[J].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119-126.
APA 宋明丹,李正鹏,&冯浩.(2016).不同水氮水平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效应.农业工程学报,32(2),119-126.
MLA 宋明丹,et al."不同水氮水平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效应".农业工程学报 32.2(2016):119-12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