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复垦土壤酶活性及理 化性质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方瑛2; 马任甜2; 安韶山1,2; 赵俊峰2; 肖礼2
刊名环 境 科 学
出版日期2016
卷号37期号:3页码:1121-1127
关键词黑岱沟露天煤矿 植被恢复方式 土壤酶活性 通径分析 杨树 沙棘
英文摘要

 以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沙棘、紫穗槐、杨树和沙棘杨树混交
林以及玉米这 5 种人工植被下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这 3 种水解酶的活性,并通过简单相关分析
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与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了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酶活性差异的驱动因子,为该区
复垦植物的选择及复垦效果评价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与参考. 结果表明:①5 种人工植被恢复下排土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得
到改善,土壤酶活性有一定提高,但仍未达到天然草地的水平; ②沙棘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接近草地,达到草地的 54. 22%
和 70. 00%,且其容重比最大容重紫穗槐的低 17. 09%,表现出复垦优势; 与沙棘林相比,杨树林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比沙棘
分别低 35. 64%和 32. 14%,容重比沙棘林高 16. 79%; ③不同植被间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大,而土壤脲酶活性能更敏
感地反映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④排土场复垦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提高,是排土场肥力恢复和生物活性提高
的主要原因.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8604]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凌 7121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杨凌 71210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方瑛,马任甜,安韶山,等. 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复垦土壤酶活性及理 化性质研究[J]. 环 境 科 学,2016,37(3):1121-1127.
APA 方瑛,马任甜,安韶山,赵俊峰,&肖礼.(2016).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复垦土壤酶活性及理 化性质研究.环 境 科 学,37(3),1121-1127.
MLA 方瑛,et al."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复垦土壤酶活性及理 化性质研究".环 境 科 学 37.3(2016):1121-112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