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吴得峰3; 姜继韶1; 高兵2; 刘燕2; 王蕊3
|
刊名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出版日期 | 2016
|
卷号 | 22期号:1页码:30-38 |
关键词 | 春玉米
氧化亚氮
硝态氮动态
硝化抑制剂
|
英文摘要 | 【目的】田间条件下氮肥中添加硝化抑制剂双氰胺( dicyandiamide,DCD) 对氧化亚氮排放和硝态氮含量变化的
影响尚不清楚,研究不同施氮模式对玉米产量、氧化亚氮排放以及对土壤深层硝态氮残留和氮肥农学效率等的影响,
对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试验于2013 年4 月至2014 年9 月,在中国
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供试作物为春玉米,品种为先玉335,半覆膜种植。试验设4 个处理: 传统
施氮( Con) 、减量施氮( Opt) 、减量施氮+ 硝化抑制剂( Opt + DCD) 、不施氮( N0) ,定期采集土样和氧化亚氮气体,利
用流动分析仪和气象色谱仪测定土壤矿质氮和氧化亚氮的含量,采用SAS 软件对不同处理的产量和各个指标进行方
差分析。【结果】Opt 和Opt + DCD 在保持产量的同时,显著影响氧化亚氮排放和硝态氮残留。Opt 处理的硝态氮含量
峰值降低13. 7%,而Opt + DCD 处理降低硝态氮峰值19. 0%。其次,施氮模式还影响硝态氮峰值出现的时间: Con
( 190. 1 mg /kg) 率先出现,其次是Opt( 164. 0 mg /kg) 和Opt + DCD( 132. 9 mg /kg) 。Opt 显著降低了氧化亚氮的排放,
降幅为29. 4%,而在Opt 基础上添加DCD 可进一步降低氧化亚氮排放28. 1%。在雨季,硝态氮含量和氧化亚氮排放
随降雨而出现波动。尽管Opt 降低了铵态氮峰值,但在Opt 基础上,添加DCD 提高了铵态氮峰值。4 种施氮模式土壤
剖面0—100 cm 和100—200 cm 的硝态氮残留量分别介于33. 5 148. 9 和24. 8 92. 8 kg /hm2 之间,平均值分别为
78. 5 和56. 4 kg /hm2。土壤剖面0—200 cm 的硝态氮残留量以Con 最大,为225. 9 kg /hm2,与Con 相比,Opt 和Opt +
DCD 的硝态氮残留量降幅分别为48. 0% 59. 0%、29. 4% 57. 5%。Opt 和Opt + DCD 之间硝态氮残留差异不显著
( P > 0. 05) 。【结论】不同施氮模式对玉米产量、矿质氮和氧化亚氮的动态变化以及氮肥农学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但
是Opt 和Opt + DCD 在施氮量减少20%的同时,不仅没有显著降低玉米产量,还进一步降低了土壤剖面硝态氮的残留
量和农业源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添加DCD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施肥管理方式。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8686]  |
专题 | 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吴得峰,姜继韶,高兵,等. 添加DCD 对雨养区春玉米产量、氧化亚氮 排放及硝态氮残留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22(1):30-38.
|
APA |
吴得峰,姜继韶,高兵,刘燕,&王蕊.(2016).添加DCD 对雨养区春玉米产量、氧化亚氮 排放及硝态氮残留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2(1),30-38.
|
MLA |
吴得峰,et al."添加DCD 对雨养区春玉米产量、氧化亚氮 排放及硝态氮残留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2.1(2016):3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