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城市街道峡谷空气污染评价指标构建与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高海宁
答辩日期2018-0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胡聃
关键词城市规划,机动车尾气,空气污染,植被,建筑非均性 Urban Planning, Motor Vehicle Exhaust, Air Pollution, Vegetation, Building Heterogeneity
学位名称工程硕士
学位专业生物工程
其他题名Construction of Assessment Indexes and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Air Pollution in Urban Street Canyon
英文摘要

      伴随着全球快速高强度的城镇化进程,更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与此同时,城市因机动车保有量激增和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严重。城市街道峡谷(街谷)因靠近污染源且通风能力差而污染严重。街谷是城市人群出行活动的重要场所,对行人具有较大的健康风险。此外,街谷空气污染空气可通窗户和空调进入临街建筑室内,对临街建筑居民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基于城市街谷特点,本文首先构建
了街谷空气污染评价指标——街谷空气污染强度。街谷空气污染强度与源强、风速和街谷尺寸的变化无关,仅与风向、街谷形态和植被等街谷设施有关,对街谷尺度的城市规划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其次,本文基于 ENVI-met共构建模拟了52种情景,分别研究了风速、街谷高宽比和街谷高度非均匀性在街谷有无植被存在时对街谷空气污染强度的影响,并对植被在不同情景下对街谷空气污染强度的影
响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街谷空气污染强度随风向夹角增大而增大,在风向夹角小于 45°时,污染强度变化较小,在风向夹角大于 45°时,污染强度随风向夹角增大迅速增大;   2)风向夹角为 90°时,街谷空气污染强度随着街谷高宽比增大而增大,街谷高宽比从 0.5增大到   1.0时,人行道空气污染强度和墙面空气污染强度大幅增大,而街谷高宽比从 1.0增大到   2.0时增大幅度较小;3)街谷空气污染强度随着街谷高度非均匀性程度增大而减小,错列式非均匀性方式优于行列式非均性方式;4)植被对街谷空气污染的影响以空气动力学阻力效应为主,植被的存在对无植被时污染较重的街谷情景污染加重较大,而污染较轻的街谷情景污染加重程度相对较小。最后,基于本文研究结果,可提出如下城市规划建议:  1)街谷方向与城市主导风向成 45°左右,使得街谷空气污染整体达到最小;2)尽量避免城市街谷高宽比过大;3)增加街谷建筑的形态多样性,较高的建筑相错出现,通过街谷高度非均性增加街谷通风,减轻污染;4)避免街谷树木树冠过大过密,以影响通风,加重污染,重点考虑污染较重的街谷。
 

语种中文
页码105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1454]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高海宁. 城市街道峡谷空气污染评价指标构建与影响因素分析[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