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和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种—面积关系机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刘洋荧 |
答辩日期 | 2018-06 |
文献子类 | 硕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邓晔 |
关键词 | 森林,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高通量测序,种—面积关系 Forests ,meadow,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taxa-area Relationships |
学位名称 | 理学 |
学位专业 | 环境科学 |
其他题名 | Soil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Taxa-Area Relationship for forest and meadow |
英文摘要 | 土壤是地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载体,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关键的组成成分,它们具有生物量巨大,代谢能力多样,适应能力强,以及分布广泛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壤微生物参与了生态系统许多重要的过程,如难降解有机质的分解、重要营养元素的生物地化循环、参与土壤团聚体形成过程,与地表植物根系的互作过程,以及对于全球气候进行响应与调控等,它们促进了土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并且维持着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因此对森林和草甸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对于森林和草甸土壤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对北京松山、西藏昂仁县塔格架热区、长沙大围山三个采样区的七个森林和草甸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成分、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群落种面积关系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样地区(北京松山、西藏昂仁县、长沙大围山)对于森林和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植被类型的影响。 森林与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对森林和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最强的土壤理化性质是含水率。除了土壤含水率,对于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比较大的是pH;对于真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的则是铵态氮。 种—面积关系研究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种—面积关系z值与植被相关,而与采样地点无关。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的种—面积关系z值显著高于草甸,表明森林细菌物种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加而增加的速率低于草甸。土壤细菌和真菌种—面积关系表明土壤细菌的种—面积关系z值显著低于真菌的种面积关系z值,土壤细菌的物种随面积的增加而增加的速率低于土壤真菌。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78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1496]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中国科学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洋荧. 森林和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种—面积关系机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