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源有机质诱发湖泊砷內源释放及其原位修复机理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唐颖 |
答辩日期 | 2018-12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潘纲 |
关键词 | 水体富营养化,砷污染,纳米气泡,同步辐射,功能基因分析 Eutrophication, Arsenic Pollution, Oxygen Nanobubble, Synchrotron Radiation, Functional Genes Analysis |
学位名称 | 理学博士 |
学位专业 | 环境科学 |
其他题名 | Mechanism exploration of algae-induced endogenous release and in-situ restoration of arsenic in eutrophic lakes |
英文摘要 | 砷(As )作为一种可 致畸致癌的 有毒环境污染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并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暴露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潜在威胁。 近年来,由于外源 营养物质的持续输入,很多 As污染湖泊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富营养化引起“蓝藻水华”频繁爆发,藻细胞腐烂分解“营造”的厌氧 /缺氧 沉积物 -水体微界面 环境是众多污染物质包括 As迁移转化的主要诱因之一。然而,人们对于藻华爆发后期 As在大气 -水体 -沉积物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相关机理缺乏深入认识。另外,尽管厌氧 /缺氧修复是 As污染控制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的修复 手段都面临着难以经济高效地将氧气输送到厌氧 /缺氧区域的技术难题。 鉴于此,本论文首先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和风险评估方法分析,研究了富营养化湖泊滇池草海沉积物 As污染现状和生态风险。其次,以滇池草海为研究对象 1)滇池草海沉积物总 As浓度为 73~285 mg/kg,平均浓度为 161 mg/kg,呈现从北到南逐渐降低的 空间 分布规律。沉积物总 As以铁锰氧化物结态和有机/硫结合态为主,二者约占总 As含量的 70%。地累积指数法评估表明目草海表层沉积物 As污染处于重度污染的水平,富集指数法评估表明人为因素对草沉积物 As污染空间分布影响较强。另外,风险指数编码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得出,尽管目前草海沉积物 As污染风险较小,但其潜在生态污染风险很强。积物 As释放动力学和释放潜力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该结论。草海沉积物 As的污染平和潜在生态风险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系统研究富营养化湖泊 As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富营养化程度的加深显著增加了 As 从污染沉积物向大气和水体释放的 3 ) O2-Ze覆盖能有效 逆转 藻源有机质分解 引起的 沉积物 -水界面厌氧环境 。在其作用下,沉积物 -水界面 形成了 约 1 cm的氧化层,界面附近的 DO浓度从 0升高到 4 mg/L Eh从 -220 mV升高到 150 mV。 与此同时 ,上覆水体的 溶解性总砷 TDAs 浓度 从 23 μg/L显著下降至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标准 10 μg/L以下 。 表层沉积物 同步辐射显微 X射线荧光 As和 Fe元素分布结果表明, TDAs浓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氧化条件下 大量的 As(Ⅴ)被 铁 氧化物吸附固定在表层沉积物 中 。 另外 O2-Ze作用下 上覆水体的 As(III)转化为 毒性相对较小的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40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1529]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纳米材料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唐颖. 藻源有机质诱发湖泊砷內源释放及其原位修复机理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