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程雷星 ; 陈克龙 ; 罗彩云 ; 曹生奎 ; 王记明 |
刊名 | 草原与草坪
![]() ![]() |
出版日期 | 2014 |
英文摘要 | 研究了天然草地、恢复草地和人工燕麦3种不同草地利用方式植被生物量与土壤氮矿化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方式,地上生物量大小依次为恢复草地>燕麦>天然草地,分别为424.02,381.72和307.26g/m2,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10cm土层,为天然草地>恢复草地>燕麦,总生物量地下地上比的大小也是天然草地>恢复草地>燕麦;植物种类及扰动大小是3种草地利用方式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原因。随草地利用方式变化,植被构成、生物量发生变化,土壤氮素矿化作用也随之改变。3种草地利用方式,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大小为恢复草地>天然草地>燕麦。土壤氮矿化以硝化作用为主,硝态氮是形成生物量的有效氮素。天然草地的地下生物量最大,与其土壤净硝化速率最高有关,燕麦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为负值,为植物生长提供的氮素较少,使其生物量最小。 |
源URL | [http://210.75.249.4/handle/363003/4071] ![]() |
专题 |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程雷星,陈克龙,罗彩云,等. 高寒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氮矿化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 程雷星;陈克龙;罗彩云;曹生奎;王记明;.高寒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草原与草坪,2014,(5):1-5,2014. |
APA | 程雷星,陈克龙,罗彩云,曹生奎,&王记明.(2014).高寒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草原与草坪. |
MLA | 程雷星,et al."高寒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草原与草坪 (201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