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RF6L、ptp、lef-12基因克隆及表达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石生林
答辩日期2005-05-30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授予地点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杆状病毒 基因表达 病毒蛋白
其他题名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Antheraea perny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pNPV) B-ORF6L, ptp and lef-12 genes
英文摘要本研究克隆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基因组pstⅠ-B、pstⅠ-C、pstⅠ-J三个片段,测序分析了pstⅠ-B、pstⅠ-C片段全序列及pstⅠ-J片段一端序列。ApNPV pstⅠ-C片段长6663 bp,包括9个完整ORF及2个不完整ORF;ApNPV pstⅠ-B片段长7406 bp,包括5个完整ORF及2个不完整ORF。ApNPV pstⅠ-J片段末端测定的954 bp序列包括lef-12完整序列及p47和gta部分序列。本研究共鉴定21个ApNPV ORF序列,其中20个属首次报道,占ApNPV已报道基因数的50%。编码ORF同源性分析及克隆片断ORF组成、基因排列顺序分析表明ApNPV与鳞翅目NPV第Ⅰ类群中的OpMNPV、CfMNPV、CfDefNPV、EppoNPV关系较近。 本研究克隆了ApNPV B-ORF6L、ptp-1、ptp-2及lef-12 四个基因,并对这四个基因在柞蚕蛹体内的表达进行了转录分析,结果表明:ApNPV ptp-1、lef-12是早期基因,B-ORF6L、ptp-2是晚期基因。本研究将ApNPV B-ORF6L、ptp-2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表明:PTP-2原核表达分子量与预测分子量相符,B-ORF6L融合表达分子量较预测的分子量偏大。以原核表达的B-ORF6L、PTP-2蛋白作为抗原,成功制作了B-ORF6L和PTP-2蛋白兔多克隆抗血清。ApNPV蛋白组分印迹分析表明:B-ORF6L参与包涵体膜及ODV结构组成,是ApNPV结构蛋白;PTP-2不参病毒结构组成。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杆状病毒分为4个大的类群,ApNPV属于鳞翅目NPV第Ⅰ类群,与OpMNPV、CfMNPV、CfDefNPV、EppoNPV关系较近,与AcMNPV、RoMNPV、BmNPV关系稍远。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2-15
页码115
源URL[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2295]  
专题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石生林.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RF6L、ptp、lef-12基因克隆及表达[D].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0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