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超积累花卉的筛选与螯合强化及其应用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崔爽 |
答辩日期 | 2007-06-01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关键词 | 铅污染土壤 花卉 植物修复 螯合诱导植物提取 |
其他题名 | Identification, chelated strengthening and application of Pb |
英文摘要 |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将花卉植物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研究应该说是刚刚兴起,但具有巨大的修复潜力。我国的铅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大量的铅污染土壤亟待修复。铅在土壤中生物有效态的含量很低,因此必须采用一些有效的强化手段(如施用螯合剂)来提高植物的修复效率。 本研究以草本花卉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外盆栽筛选实验,分析了30 种花卉植物对Pb 的耐性特征和积累特性,并与螯合诱导技术相结合,强化花卉植物的修复效果,同时尽量减少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和健康危害。 根据超积累植物应具备的4 个基本特征,对参试的30 种花卉植物进行盆栽初步筛选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Pb 污染耐性较强且积累能力较强的花卉有9种;对Pb 污染耐性较强但积累能力较弱的花卉共12 种,这些植物在植物稳定修复方面可能有一定价值;其它9 种花卉对Pb 污染耐性较弱且积累能力较弱,是Pb 的非超积累植物。 盆栽浓度梯度筛选实验表明,满天星和火炬鸡冠是具有铅超积累植物特征的花卉。满天星转移系数大于1,地上部铅含量超过了铅超积累植物需要达到的临界含量标准,但对高浓度铅污染耐性较差且富集系数小于1;火炬鸡冠耐性较强且地上部铅含量超过了铅超积累植物需要达到的临界含量标准,但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均小于1。 水培实验表明:EDTA、NTA 强化效果较好;矮牵牛幼苗土培强化实验确定:先加EDTA,一周后加入NTA,且二者的比例为2:1 时修复效率最高;在7 种铅积累能力较强的花卉植物成熟后,收获前按上述方法分两次施加混合螯合剂,实验结果证实此修复方法具有有效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公众可接受性。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2-15 |
页码 | 147 |
源URL |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2521] ![]() |
专题 |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崔爽. 铅超积累花卉的筛选与螯合强化及其应用[D].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0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