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采油井场污染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韩德昌 |
答辩日期 | 2008-05-29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关键词 | 采油井场 石油污染土壤 线虫群落 石油总烃 重金属 |
其他题名 | Nematode Communities under Contaminated Soils of Oilwell Sites in Liaohe Oilfield |
英文摘要 | 通过对辽河油田新老两个年限井场的污染状况开展调查研究,对比不同开采年限井场土壤石油总烃、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线虫群落分布特征,为油田污染土壤评价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油田井场污染土壤的石油烃和重金属均高于对照,老井场的污染程度重于新井场。井场污染土壤石油总烃含量(TPHs)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重金属含量总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与夏季相比,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对照的苇田土壤线虫优势类群为植物寄生线虫,而井场污染土壤则为食细菌线虫,且其相对多度随污染程度加重而增加。井场污染土壤线虫属的数目显著减少,且随污染程度加重而减少。苇田土壤优势属为Helicotylenchus,井场污染土壤为Cuticularia。在重污染老井场土壤中发现Seinura线虫,且数量明显多于新井场,可能说明Seinura受长期污染而驯化。 井场土壤污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p1线虫数量及相对多度增加,而对cp2、cp3-5线虫有明显抑制作用(尤其cp3-5线虫)。 井场和对照土壤线虫数量总体上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少的趋势,表层土壤夏季高于秋季,下层则表现出秋季高于夏季的趋势。 井场土壤污染导致线虫群落在属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丰富度和均匀度降低,且随污染程度加重而降低;优势度指数则表现为随污染程度加重而升高的趋势。两井场污染土壤线虫群落均受到高度干扰,趋于富集化,线虫种类趋于单一,稳定性下降。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2-15 |
页码 | 120 |
源URL |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2649] ![]() |
专题 |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韩德昌. 辽河油田采油井场污染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研究[D].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0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