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流域复合污染底泥的生物-化学联合修复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王新新 |
答辩日期 | 2008-05-16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关键词 | 底泥修复 降解菌 零价铁 Dgge Plfa 微生物群落结构 |
其他题名 | Remediation of Combined Polluted Sediments in Liaohe River by using Biochemistry Techniques |
英文摘要 | 辽河流域工业历史长,污染负荷大,大量污染物随废水排放沉积于河道底泥,成为二次污染源。对污染底泥进行修复,对保障水质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针对辽河流域污染状况,开展了微生物与零价铁两种方式联合修复氯代烃、多环芳烃、重金属污染底泥的研究;并采用PCR-DGGE和PLFA两种分析技术相结合,研究了零价铁修复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①利用水-硅油双相系统从污染底泥中筛选得到3株三氯乙烯降解菌WT1、FT10、FT17,经鉴定分别为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Sporosarcina aquimarina、Sporosarcina ginsengisoli。在5mg•L-1三氯乙烯作为单一基质的情况下,3天后的降解率分别为:53.4%、48.1%、44.6%。500 mg•L-1乙酸钠和乳酸钠作为共代谢基质均可以促进菌株WT1对三氯乙烯的去除。全细胞蛋白图谱分析表明,乙酸钠和三氯乙烯共同诱导菌株WT1表达了一条分子量约为59kDa的新蛋白带,可能与三氯乙烯降解有关。②零价铁对底泥三氯乙烯、1,3-二氯苯、菲、芘、Cr(Ⅵ)污染具有较好的去除作用,土著微生物也能促进上述污染物的去除,但是去除效果不及零价铁明显。③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零价铁粒径对三氯乙烯、1,3-二氯苯、Cr(Ⅵ)污染底泥修复有显著影响;初始pH值越低,温度越高,粒径越小,添加量越大,零价铁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就越高。④DGGE和PLFA分析结果表明:零价铁修复使污染底泥中耐受菌群减少,敏感菌群重新出现,使部分污染底泥微生物的多样性、磷脂脂肪酸含量、特定微生物类群和环境压力恢复至未污染对照水平,表明零价铁修复有利于污染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恢复。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2-15 |
页码 | 100 |
源URL |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2677] ![]() |
专题 |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新新. 辽河流域复合污染底泥的生物-化学联合修复研究[D].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0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