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林光合生产力冠层结构特点及其组成树种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文诗韵 |
答辩日期 | 1989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关键词 | 柞蚕林 叶生产力 林冠结构 光合作用特性 气孔因子 |
学位专业 | 生理生态 |
英文摘要 | 柞蚕林生态系统是以饲养柞蚕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柞树林分。冠层结构人工造型,以叶作为系统的主要输出途径。本文主要研究柞蚕林叶生产力、冠层结构特点、林内光分布特性及其组成树种的光合生理特性。比较柞蚕林与天然栎林林冠结构特点及其组成种光合生理特性差异分析影响柞蚕林叶生产力水平的主要因子。测定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叶生物量、冠层覆盖度与株数密度呈相关变化。林分株数密度从109株/亩增加到438株/亩,覆盖度和叶生物量分别由20%和51.67kg/亩增大到85%和220kg/亩。柞蚕林冠层结构与天然栎林有较大差异不同树型林冠结构特点不同,通过影响林内光合有效辐射量而影响柞蚕林叶生产力水平。阶梯树型叶生物量最大,中干、无干树型叶生物量差异不显著。林内光照强度随累积叶面积系数呈指数递减。柞蚕林三个主要组成种光合作用特性具有一定差异且受生长时期、温度、叶片生理特性等因子的影响。黑暗预处理使三个树种均产生一个光合诱导期。气孔对光合速率以及光合作用妄动过程均有较大影响。柞蚕林林冠结构特点和光合作用特性对合理安排冠型结构、提高叶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2-15 |
页码 | 49 |
源URL |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3499] ![]() |
专题 |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文诗韵. 柞蚕林光合生产力冠层结构特点及其组成树种光合生理特性研究[D].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98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