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不同降水量处理时5种蒿属植物瘦果粘液溶出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刘志民,阎巧玲,骆永明,王红梅,李荣平,李雪华,蒋德明
刊名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05-06-25
期号06页码:1445-1450
关键词粘液瘦果 蒿属植物 瘦果重量 降水 粘沙 沙生适应性
英文摘要用粘沙法对科尔沁沙地西部5种蒿属植物冷蒿(Artemisiafrigida)、差巴嘎蒿(A.halodendron)、大籽蒿(A.sieversiana)、黄蒿(A.scoparia)、乌丹蒿(A.wudanica)进行了瘦果粘液溶出及粘沙量的比较。主要模拟埋深5mm、降水量为1、2、4、8mm时瘦果的粘液溶出。5种供试植物均有粘液瘦果。在降水量1mm时,供试植物的粘液瘦果就能溶出粘液。当降水量达到2~4mm时,典型的沙生植物乌丹蒿和差巴嘎蒿的粘液瘦果粘沙量平均值分别达到7.31~13.56mg、0.63~2.55mg。除冷蒿外,其它4种植物均有随降水增多、粘液溶出量加大的趋势。粘液瘦果比例从大到小的排序是冷蒿>乌丹蒿>差巴嘎蒿>大籽蒿>黄蒿。在各种处理时,粘沙瘦果百粒瘦果粘沙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乌丹蒿>差巴嘎蒿>大籽蒿>冷蒿>黄蒿。溶出粘液粘沙后,冷蒿瘦果所形成沙团重量达到瘦果重量的5~7倍,差巴嘎蒿2~9倍,大籽蒿3~5倍,黄蒿5~8倍,乌丹蒿5~29倍。流沙先锋植物乌丹蒿和差巴嘎蒿百粒瘦果粘沙量较其它植物大、在较低降水量时这两种植物粘液瘦果粘沙量较大表明瘦果溶出粘液粘沙是植物针对沙地流动性的进化适应之一。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5-05
源URL[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47556]  
专题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志民,阎巧玲,骆永明,王红梅,李荣平,李雪华,蒋德明. 不同降水量处理时5种蒿属植物瘦果粘液溶出[J]. 生态学报,2005(06):1445-1450.
APA 刘志民,阎巧玲,骆永明,王红梅,李荣平,李雪华,蒋德明.(2005).不同降水量处理时5种蒿属植物瘦果粘液溶出.生态学报(06),1445-1450.
MLA 刘志民,阎巧玲,骆永明,王红梅,李荣平,李雪华,蒋德明."不同降水量处理时5种蒿属植物瘦果粘液溶出".生态学报 .06(2005):1445-145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