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点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佟富春; 肖以华; 王庆礼 |
刊名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09-07-15 |
期号 | 03页码:1061-1065 |
关键词 | 土壤线虫 群落结构 次生演替 长白山 |
英文摘要 | 对长白山白河局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林土壤线虫的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捕获的9 885头线虫分别隶属于线虫动物门2纲8目30科68属,各演替阶段次生林土壤线虫属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H′)由多到少依次为220年林龄(Ⅴ)>130年林龄(Ⅳ)>85年林龄(Ⅲ)>12年林龄(Ⅰ)>25年林龄(Ⅱ).其中绕线属Plectus、小杆属Rhabditis、似绕线属Anaplectus、滑刃属Aphelenchoides和伪垫刃属Nothotylenchus为优势属,优势属线虫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土壤线虫总数和营养类群在不同土壤深度中差异显著(P<0.01):枯枝落叶层>0~5 cm土层>5~10 cm土层>10~20 cm土层;食真菌类群数量与食细菌类群数量之和与植物寄生类群数量之比(Iw)以及线虫成熟指数(Im)在不同土壤深度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在不同土壤深度和不同植被群落中,丰富度最大的是食细菌类群线虫.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1-05-05 |
源URL |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47864] ![]() |
专题 |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佟富春,肖以华,王庆礼. 长白山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点[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03):1061-1065. |
APA | 佟富春,肖以华,&王庆礼.(2009).长白山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点.华南农业大学学报(03),1061-1065. |
MLA | 佟富春,et al."长白山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点".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03(2009):1061-106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