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中国明对虾的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变异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麦维军[1] 谢珍玉[2] 张吕平[3] 任春华[3] 胡超群[3]
刊名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出版日期2011
卷号29期号:3页码:258-263
ISSN号1004-1729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 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 遗传结构 基因流 地理变异 系统地理学
英文摘要采用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以烟台群体(YT)、青岛群体(QD)、珠海群体(ZH)(为3个野生海洋群体)以及阳江群体(YJ)(为养殖群体)等4个地理种群的51个中国明对虾个体为实验材料,探讨了中国明对虾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并在51个样品中成功扩增出了525 bp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m tDNA cyt-b)片段,发现16个变异位点没有插入/缺失,很大程度上倾向于转换(Transition)或颠换(Transversion),Ti/Tv=2.4∶1,变异位点多发生在密码子的第3位点,而密码子的第2位点没有变异位点.在4个地理种群中,共有9种m tDNA单倍型,且均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态性.AMOVA分析发现,各地理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62.33%),而区域内和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分别只有25.53%和12.14%,种间大部分分子变异是由各地理种群之间单倍型的差异引起的.NJ法构建的系统树显示,9个单倍型被分成黄/渤海地区和南海地区2个明显的类群,这说明2个类群发生了较明显的遗传分化,估计与地理及生殖隔离有关.
资助项目LMB
公开日期2012-04-09
源URL[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9616]  
专题南海海洋研究所_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麦维军[1] 谢珍玉[2] 张吕平[3] 任春华[3] 胡超群[3]. 中国明对虾的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变异[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3):258-263.
APA 麦维军[1] 谢珍玉[2] 张吕平[3] 任春华[3] 胡超群[3].(2011).中国明对虾的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变异.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3),258-263.
MLA 麦维军[1] 谢珍玉[2] 张吕平[3] 任春华[3] 胡超群[3]."中国明对虾的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变异".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3(2011):258-26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