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华南沿海4种主要污损生物幼虫和孢子的采集与培养技术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严涛[1,2] 谢恩义[3] 曹文浩[1,2] 刘姗姗[1,2] 何毛贤[1,2] 董钰[1] 严文侠[1]
刊名热带海洋学报
出版日期2011
卷号30期号:3页码:56-61
ISSN号1009-5470
关键词海洋污损生物 幼虫 孢子 培养
英文摘要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是增加海上作业成本、影响设施安全和缩短其使用年限的重要因素,掌握海洋污损生物幼虫和孢子的采集与培养技术是开展防除研究工作的基础。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缘管浒苔Enteromorpha linza、石莼Ulva lactuca和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是华南沿海主要的污损生物种类。研究上述4种污损生物幼虫和孢子的采集与培养技术,结果显示,网纹藤壶无节幼虫于30℃黑暗环境中培养,5d左右即可发育为金星幼虫,可将其在4℃条件下储存备用。强度为4000lx的光照射缘管浒苔和石莼,可刺激其游孢子大量释放;细基江蓠经阴干处理再浸泡海水,可诱导其果孢子的放散。每天接受900—1300lx光照12h,室温(21—26℃)下培养4d,是观察缘管浒苔和石莼游孢子附着萌发的最佳条件,而细基江蓠果孢子的附着萌发观察则以室温(18—23℃)下培养2d为宜。
资助项目LMB
公开日期2012-04-09
源URL[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9618]  
专题南海海洋研究所_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严涛[1,2] 谢恩义[3] 曹文浩[1,2] 刘姗姗[1,2] 何毛贤[1,2] 董钰[1] 严文侠[1]. 华南沿海4种主要污损生物幼虫和孢子的采集与培养技术[J]. 热带海洋学报,2011,30(3):56-61.
APA 严涛[1,2] 谢恩义[3] 曹文浩[1,2] 刘姗姗[1,2] 何毛贤[1,2] 董钰[1] 严文侠[1].(2011).华南沿海4种主要污损生物幼虫和孢子的采集与培养技术.热带海洋学报,30(3),56-61.
MLA 严涛[1,2] 谢恩义[3] 曹文浩[1,2] 刘姗姗[1,2] 何毛贤[1,2] 董钰[1] 严文侠[1]."华南沿海4种主要污损生物幼虫和孢子的采集与培养技术".热带海洋学报 30.3(2011):56-6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