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长牡蛎繁殖周期、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刘文广[1] 李琪[2] 高凤祥[3] 于瑞海[2] 孔令峰[2]
刊名热带海洋学报
出版日期2011
卷号30期号:3页码:88-93
ISSN号1009-5470
关键词长牡蛎 繁殖周期 生化成分 环境因子
英文摘要为了阐明长牡蛎的繁殖策略,自2004年3月—2005年2月对乳山湾养殖海区的环境因子(水温、盐度、叶绿素a含量)、长牡蛎繁殖周期及其生化成分(糖原、脂肪、蛋白质、RNA/DNA比值)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水温在一年中呈现显著变化,夏季水温最高,最高值为29.5℃(8月),冬季水温最低,最低值为1.8℃(1月);盐度在夏季雨水较多的时候略有降低;叶绿素a含量在夏末秋初(8月和9月)和春季(4月)有2个峰值,冬季最低。长牡蛎的繁殖周期分为冬季的休止期和从春季到夏季的繁殖期,在长牡蛎的繁殖期,条件指数逐渐下降到最低值,表明繁殖期长牡蛎生长变慢。在长牡蛎的配子发生过程中软体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略有上升,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表明长牡蛎配子的发生需要储存的糖原提供能量;RNA/DNA比值在配子发生过程中逐渐升高,显示RNA/DNA比值可以作为一个指标来指示长牡蛎的性成熟。配子发生过程中,长牡蛎的灰分含量逐渐升高,表明长牡蛎通过分解自身的贮能物质提供能量,使体内有机物含量减少,从而导致灰分含量上升。实验结果表明长牡蛎的配子发生类型为保守种。
资助项目LMB
公开日期2012-04-09
源URL[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9620]  
专题南海海洋研究所_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文广[1] 李琪[2] 高凤祥[3] 于瑞海[2] 孔令峰[2]. 长牡蛎繁殖周期、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热带海洋学报,2011,30(3):88-93.
APA 刘文广[1] 李琪[2] 高凤祥[3] 于瑞海[2] 孔令峰[2].(2011).长牡蛎繁殖周期、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热带海洋学报,30(3),88-93.
MLA 刘文广[1] 李琪[2] 高凤祥[3] 于瑞海[2] 孔令峰[2]."长牡蛎繁殖周期、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热带海洋学报 30.3(2011):88-9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