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广东碣石湾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林传旭[1,2] 邹晓理[3] 王华接[4] 严岩[1]
刊名海洋通报
出版日期2011
卷号30期号:3页码:287-293
ISSN号1001-6392
关键词碣石湾 污损生物 生态学 生物防除
英文摘要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对广东碣石湾海域进行周年污损生物挂板试验,本次调查共记录该海域污损生物86种,多属于亚热带沿岸的广布种,其中优势种为网纹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翡翠股贻贝(Perna viridis)、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 pacifica)、水云(Ectocarpus sp.)等。该海域全年均有污损生物附着,月板平均生物量为1198.93 g/㎡,5—9月生物附着量较高,最高为7月;季板平均生物量为2265.44 g/㎡,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变化明显,夏、秋季主要种类为无柄蔓足类,冬、春季主要为藻类和水螅,以夏季板生物量最高;翡翠股贻贝(Perna viridis)为下半年板(5—10月)和年板附着生物的绝对优势种,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达95.11%和92.4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以春季最高,冬季次之,秋季最低;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则以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多元统计分析表明,碣石湾海域污损生物群落可划分为3个组群,即第Ⅰ组群包括冬季和春季,第Ⅱ组群包括秋季,第Ⅲ组群包括夏季、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揭示出污损生物附着季节、演替时间长短等是影响群落种类组成的重要因素。并根据试验结果,给出该海域污损生物的防除建议。
资助项目LMB
公开日期2012-04-09
源URL[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9626]  
专题南海海洋研究所_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林传旭[1,2] 邹晓理[3] 王华接[4] 严岩[1]. 广东碣石湾污损生物生态研究[J]. 海洋通报,2011,30(3):287-293.
APA 林传旭[1,2] 邹晓理[3] 王华接[4] 严岩[1].(2011).广东碣石湾污损生物生态研究.海洋通报,30(3),287-293.
MLA 林传旭[1,2] 邹晓理[3] 王华接[4] 严岩[1]."广东碣石湾污损生物生态研究".海洋通报 30.3(2011):287-29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