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岷江上游暗针叶林采伐迹地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潘开文
刊名武汉植物学研究
出版日期1999
期号2页码:130-136
关键词暗针叶林 采伐迹地 人工混交林群落 结构 物种 盖度 岷江上游
通讯作者潘开文
中文摘要对四川岷江上游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年龄为20~40 年的人工混交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是,(1)群落中各层次物种盖度的大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林下(各)层次物种盖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上(各)层盖度(或郁闭度)的大小。(2)人工重建的群落所能容纳的物种数及物种在群落中的分布状况主要取决于乔木物种郁闭度、海拔高度及经营强度。(3)群落中出现大量的耐荫植物,先锋灌丛植物已被抑制或淘汰。(4)乔木物种的胸径和树高生长规律都表现为白桦> 云杉> 川西云杉> 四川红杉> 青杄。
学科主题生态研究
资助信息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茂县生态站资助
公开日期2011-07-08
源URL[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21130]  
专题成都生物研究所_生态研究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潘开文. 岷江上游暗针叶林采伐迹地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J].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9(2):130-136.
APA 潘开文.(1999).岷江上游暗针叶林采伐迹地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武汉植物学研究(2),130-136.
MLA 潘开文."岷江上游暗针叶林采伐迹地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武汉植物学研究 .2(1999):130-13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