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姚守平 ; 罗鹏 ; 王艳芬 ; 吴宁
刊名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出版日期2007
期号2页码:58-63
关键词湿地 甲烷 排放 观测方法 影响因素
通讯作者吴宁
中文摘要甲烷是一种仅次于二氧化碳的重要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为25%。近年来大气中甲烷浓度显著增加,湿地甲烷释放量约占全球甲烷通量的20%,是大气甲烷的主要自然来源之一。甲烷主要通过产甲烷菌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在氧化条件下,甲烷通过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菌氧化,并通过气泡、扩散和植物传输三种途径释放到大气。湿地甲烷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有较大的变化,这与甲烷产生、氧化和传输过程有关,同时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土壤质地、氧化还原电位、有机物、土壤酸碱度、植被条件、气候因素、农业管理措施等。文章还对湿地甲烷排放
学科主题生态研究
资助信息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67118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511008);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2)资助
公开日期2011-07-08
源URL[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21970]  
专题成都生物研究所_生态研究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姚守平,罗鹏,王艳芬,等.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2):58-63.
APA 姚守平,罗鹏,王艳芬,&吴宁.(2007).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58-63.
MLA 姚守平,et al."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2007):58-6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