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区云杉林皆伐迹地早期自然恢复进程中苔藓组成与发育程度评估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闫晓丽 ; 包维楷 |
刊名 | 生物多样性
![]() |
出版日期 | 2008 |
期号 | 2页码:110-117 |
关键词 | 林业实践 多样性保护 苔藓发育 维管植物 |
通讯作者 | 包维楷 |
中文摘要 | 为评估皆伐迹地地表苔藓组成与特点,同时为苔藓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作者于2006年7–10月调查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区壤塘二林场云杉(Picea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林皆伐迹地自然恢复过程中苔藓植物和维管植物的组成和结构;采用方差分析法对苔藓层结构参数进行差异性检验,对苔藓层结构参数和环境因子作非参数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并对显著性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在9–27年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阶段苔藓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组成发生了更替。一些个 |
学科主题 | 生态研究 |
资助信息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33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422006) |
公开日期 | 2011-07-08 |
源URL | [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22058] ![]() |
专题 | 成都生物研究所_生态研究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闫晓丽,包维楷. 高海拔区云杉林皆伐迹地早期自然恢复进程中苔藓组成与发育程度评估[J]. 生物多样性,2008(2):110-117. |
APA | 闫晓丽,&包维楷.(2008).高海拔区云杉林皆伐迹地早期自然恢复进程中苔藓组成与发育程度评估.生物多样性(2),110-117. |
MLA | 闫晓丽,et al."高海拔区云杉林皆伐迹地早期自然恢复进程中苔藓组成与发育程度评估".生物多样性 .2(2008):110-11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