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综合治理技术
文献类型:成果
主要完成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 |
获奖日期 | 1999 |
关键词 | 红柳 |
学科主题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中文摘要 | 红柳,也叫柽柳,它是新疆的一种主要荒漠树种,对荒漠平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稳定作用。新疆南部地区,属极端干旱区,年平均降水量在五十毫米以下,靠天然降水恢复自然植补是很难办到的,但是夏季的洪水往往造成对农业的危害,利用洪水、化害为例,大面积恢复天然植被,可以得到投资少,效益高、成林快的好处。经过近10年的努力,引洪灌溉大面积恢复红柳灌林的效益是十分明显的。首先,它成功地控制了土地的退化,试区植被覆盖度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流沙基本固定,由于柽柳具有很可强的吸盐、泌盐生物排水等特性,通过大面积红柳人工林的生物排水作用,重盐碱地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减轻了土地盐碱危害,为农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牧业的大发展。策勒县沙区属极端垣荒漠区,缺乏常规造林季节(春、秋季)所需水源,植被覆盖率仅0.24%,而且风沙活动频繁,给大面积固沙造林带来许多难题。该项研究通过调查、试验,攻克夏季造林关,充分利用了丰富的洪水资源,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综合防沙体系,探索总结出了在干旱缺水、风大地区进行防沙治沙的低耗高效、简便易行的实用技术,取得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1985年,在该项试验初见成效时,参加《干旱区资源开发和利用国际学术讨府会》的一批世界知名的学者参加了策勒治沙现场,对该项试验给予了高度评价。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7234] ![]() |
专题 |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010年以前数据)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 干旱区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综合治理技术. . 199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