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准噶尔盆地荒漠啮齿动物群落共存机制及其种多样性研究

文献类型:成果

主要完成人胡德夫 ; 戴昆 ; 姚军 ; 贾泽信 ; 高行宜
获奖日期2000
关键词啮齿动物
学科主题动物学
中文摘要该项研究提示出,短命植物的脉冲式增长和大量存在,导致生存资源丰富时期鼠种间无竞争而共存。随短命植物迅速枯萎和消失,雄鼠仍具生殖力的前提下,各鼠种的雌鼠均已停止了繁殖活动。经环境异质性测定、生境和食物选择、室内外种子托盘法和形态解剖等方法,研究准噶尔盆地沙质、黄土、砾质和荒漠鼠类群落的生态分离、共存机制及其塑造的种多样性。由此得出短命植物期鼠种间为无竞争共存,其后存在开阔/隐蔽小生境、土壤种子库利用浓度植被层片垂直利用、食植与食虫、取食种子大小等5种生态分离及其构成的共存机制。各鼠类群落的共存机制不同,其共性为荒漠异质性低,资源存在制约时期并沿异质性主维轴呈不同的存在方式,诸鼠种在进化生态上形成了各异的生物特征,以此成为某资源的最佳摄食者。基于该研究分析该盆地及相邻区的鼠种多样性以及该盆地成为其东-西部鼠种渗透与扩散过渡区的共存机制内因,获得较好的结果。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7674]  
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010年以前数据)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胡德夫,戴昆,姚军,等. 准噶尔盆地荒漠啮齿动物群落共存机制及其种多样性研究. . 200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