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水稻遗存在陕西华县东阳遗址的发现与探讨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夏秀敏1; 殷宇鹏2; 许卫红2; 吴妍1
刊名人类学学报
出版日期2019
卷号038期号:001页码:119
ISSN号1000-3193
英文摘要稻作的起源与传播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然而水稻何时传入黄河中游并扩散至关中地区,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华县东阳遗址是关中地区仰韶早中期的过渡性遗存(ca.5900-5600cal.BP)。本文借助植硅体分析,并结合炭化植物遗存,探讨了东阳遗址水稻的栽培和利用情况,并尝试分析水稻在关中地区出现的动因及传播过程。研究显示,东阳先民在以种植粟黍为主的同时,已经开始少量的栽培水稻,稻粟兼作的种植模式在此时出现。本研究发现的东阳遗址水稻遗存是目前关中地区最早的水稻遗存,指示了水稻至少在距今5800年时传入关中地区。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关中稻作获得较大发展,至龙山晚期则鲜少发现。该研究刷新了中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区最早的水稻遗存记录,为进一步了解稻作起源与传播提供了基础数据。
语种英语
源URL[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1038]  
专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夏秀敏,殷宇鹏,许卫红,等. 水稻遗存在陕西华县东阳遗址的发现与探讨[J]. 人类学学报,2019,038(001):119.
APA 夏秀敏,殷宇鹏,许卫红,&吴妍.(2019).水稻遗存在陕西华县东阳遗址的发现与探讨.人类学学报,038(001),119.
MLA 夏秀敏,et al."水稻遗存在陕西华县东阳遗址的发现与探讨".人类学学报 038.001(2019):11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