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晚中新世甘肃黑犀(Diceros gansuensis)的食性——基于牙结石淀粉粒证据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陈鹤1; 王世骐1; 陶大卫2; 夏秀敏1; 陈善勤3; 吴妍1
刊名古脊椎动物学报
出版日期2018
卷号056期号:004页码:343
ISSN号1000-3118
英文摘要古动物食性研究是动物系统演化过程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牙结石中的微体植物化石如淀粉和植硅体等是揭示古代动物食性的重要依据。分析了中国甘肃晚中新世最早期郭泥沟动物群发现的甘肃黑犀(Dicros gansuensis)牙结石中淀粉粒的形态及组合特征,并结合现生植物嫩叶淀粉粒形态对比,探讨了黑犀的食性及其环境意义。结果显示,晚中新世甘肃黑犀以进食灌木枝叶(如忍冬科的繁果忍冬和猥实)和一些乔木类嫩叶(如胡桃科的胡桃)为主,同时可能会涉及一些草本植物(如蓼科酸模和毛莨科耧斗菜),这一结论与之前形态学研究结果相一致,并有所补充。首次将淀粉粒的形态数据前推至距今11.6 Ma的晚中新世,扩展了牙结石研究的对象和时间范围,为有关哺乳动物食性的研究打开了新视野。
语种英语
源URL[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1362]  
专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郑州大学
3.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鹤,王世骐,陶大卫,等. 晚中新世甘肃黑犀(Diceros gansuensis)的食性——基于牙结石淀粉粒证据[J]. 古脊椎动物学报,2018,056(004):343.
APA 陈鹤,王世骐,陶大卫,夏秀敏,陈善勤,&吴妍.(2018).晚中新世甘肃黑犀(Diceros gansuensis)的食性——基于牙结石淀粉粒证据.古脊椎动物学报,056(004),343.
MLA 陈鹤,et al."晚中新世甘肃黑犀(Diceros gansuensis)的食性——基于牙结石淀粉粒证据".古脊椎动物学报 056.004(2018):34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