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秦皇岛斑鬣狗巢穴灵仙洞及斑鬣狗的集群死亡与埋藏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刘金毅1; Jan Wagner2; 陈平富1; 盛桂莲3; 陈津1; 江左其杲1; 刘思昭4 |
刊名 | 第四纪研究
![]() |
出版日期 | 2015 |
卷号 | 35期号:3页码:607 |
ISSN号 | 1001-7410 |
英文摘要 | 河北省秦皇岛灵仙洞发现了一批最后斑鬣狗化石,标本达上千件,至少代表了30个不同个体,包括3具骨架(其中骨架I是世界上迄今所发现最完整的1具),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哺乳动物化石,共计26属27种。根据动物群组成、地质地貌以及堆积物的综合分析判断,它的时代可能属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动物群的生态组合反映当时处于一个温热偏干、半封闭或开阔的山间草原而周边山上有树林的生态环境。标本(尤其是完整骨架)的保存为典型的原地埋藏,死后未受到包括斑鬣狗自身在内的动物干扰和破坏。斑鬣狗在动物群中占绝对优势以及幼年个体和粪化石的发现,表明灵仙洞是一处斑鬣狗族群的巢穴。与其他斑鬣狗巢穴不同的是:斑鬣狗的猎物稀少,鲜见斑鬣狗的活动痕迹,尤其是幼年斑鬣狗啃咬形成的特定产物"nibbling sticks",这说明灵仙洞既非用于猎物遗骸的储藏,也非用于幼崽的抚养,而是一处共用巢穴,同时也表明灵仙洞的骨骼聚集与埋藏有着特定的成因和机理。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6171]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Institute of Geology,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Czech Republic 3.中国地质大学 4.辽宁省大连市自然博物馆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金毅,Jan Wagner,陈平富,等. 河北秦皇岛斑鬣狗巢穴灵仙洞及斑鬣狗的集群死亡与埋藏[J]. 第四纪研究,2015,35(3):607. |
APA | 刘金毅.,Jan Wagner.,陈平富.,盛桂莲.,陈津.,...&刘思昭.(2015).河北秦皇岛斑鬣狗巢穴灵仙洞及斑鬣狗的集群死亡与埋藏.第四纪研究,35(3),607. |
MLA | 刘金毅,et al."河北秦皇岛斑鬣狗巢穴灵仙洞及斑鬣狗的集群死亡与埋藏".第四纪研究 35.3(2015):60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