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重离子辐照粘红酵母诱变育种及其产油条件的优化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李仁民
答辩日期2008-06-30
导师王菊芳
关键词微生物油脂
学位名称硕士
其他题名Study on mutation breeding of Rhodotorula glutinis (Fresenius) Harrison irradiated by heavy ions and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英文摘要本论文以在微生物油脂生产中较具潜力的粘红酵母为材料,利用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产生的80 MeV/u碳离子束对产油菌株粘红酵母进行辐照诱变, 采用含有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cerulenin的培养基进行高产油脂突变株的初选, 并通过磷酸香草醛反应和氯仿甲醇抽提法对初筛菌株油脂含量进行分析,复选出油脂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高的突变菌株,并对其产油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一些其它诱变方法难以获得的高产油脂微生物突变株,大力开发离子束辐照技术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应用。通过本论文的实验研究,得到了以下初步结果 : 1.液体培养基中,粘红酵母菌在接种后的40h-80h处于对数生长期,此时菌体的生长繁殖比较旺盛,活力最佳,为辐照诱变的最适时期。辐照后,不同来源的菌株对重离子辐射的敏感性有所不同,然而其存活趋势却大致相当。菌体的存活率都呈现出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 2.cerulenin对酵母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浓度为8.96×10-6 mol/L时,抑制率达98%以上,可作为高产油脂粘红酵母菌的筛选浓度。通过磷酸香草醛反应法和氯仿-甲醇抽提法对初筛菌体油脂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初筛菌株的正突变率达66%以上。该方法快速方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产油脂酵母菌的筛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筛选出了2株油脂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的突变株。 3.经实验发现,菌体培养物与磷酸香草醛试剂反应后在530nm的光吸收与氯仿-甲醇抽提法所测得的菌体油脂含量成正比,其标准曲线方程为y=38.2257x+0.67314,R2为0.995,从而建立起一种方便快捷的油脂定量测量方法,有望实现自动化分析。 4.通过对影响粘红酵母菌生长和油脂合成的几个主要因素(葡萄糖浓度、碳氮比、接种量、培养时间、温度、PH值)的初步探讨研究,得出了粘红酵母突变株的最佳产脂条件为: 葡萄糖浓度10%,碳氮比40:1,接种量10%,温度28℃,PH=5.0,培养时间为6天
学科主题生物物理学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01-24
页码48
分类号Q6
源URL[http://ir.imp.cas.cn/handle/113462/629]  
专题近代物理研究所_近代物理研究所知识存储(2010之前)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仁民. 重离子辐照粘红酵母诱变育种及其产油条件的优化[D]. 200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近代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