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土壤酶演变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
作者张超 ; 刘国彬 ; 薛萐 ; 宋籽霖 ; 樊良新
刊名林业科学
出版日期2010
期号12页码:23-29
关键词人工刺槐林 土壤酶活性 土壤酶指数 黄土丘陵区
其他题名Evolution of Soil Enzyme Activities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Plantation at Different Ages in Loess Hilly Region
中文摘要采用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以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对照,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坡耕地种植刺槐林后,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随林龄逐渐增加,纤维素酶呈波动式变化,50年后较坡耕地分别增加160.2%,281.8%,541.6%,92.6%,73.8%,但仍低于天然侧柏林,多酚氧化酶较坡耕地降低39.1%,淀粉酶则先降低后升高。相关性表明,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与土壤养分因子相关性较强,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土壤酶指数在刺槐生长前期较坡耕地显著增大,随后趋于稳定,25年后随林龄不断升高,50年时达到最大值,但仅为天然侧柏林的63.2%。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人为活动干扰,土壤酶活性较低,种植刺槐林后,土壤酶活性显著提高,土壤质量显著改善,但要恢复到该区演替顶级群落的水平,还需要很长时间。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11-05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4165]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超,刘国彬,薛萐,等.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土壤酶演变特征, Evolution of Soil Enzyme Activities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Plantation at Different Ages in Loess Hilly Region[J]. 林业科学,2010(12):23-29.
APA 张超,刘国彬,薛萐,宋籽霖,&樊良新.(2010).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土壤酶演变特征.林业科学(12),23-29.
MLA 张超,et al."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土壤酶演变特征".林业科学 .12(2010):23-2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