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场地含水层氯代烃污染物自然衰减机制与纳米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陈梦舫 ; 骆永明 ; 宋静 ; 李春平 ; 吴春发 ; 韦婧 ; 罗飞
刊名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出版日期2011
卷号23期号:3页码:23
关键词氯代烃 非饱和带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原位化学还原 纳米铁  
其他题名Natural Attenuation Mechanisms and the Status of Nano-iron Technology for the Remediation of Chlorinated Solvents in Groundwater      
产权排序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通讯作者陈梦舫 mfchen@issas.ac.cn 
中文摘要综述了国际上典型工业场地有机溶剂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自然衰减机制及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从抽出—处理发展到治理污染源区和污染羽的纳米铁技术,涌现出一大批较为成熟的联合化学与微生物修复技术,其中潜力较大的有治理污染羽的渗透反应墙、原位化学氧化、原位化学还原、微生物强化降解及基于监测的自然衰减等。文章特别对原位纳米铁处理地下水中挥发性氯代烃的化学机理及环境风险作了回顾。  
学科主题环境工程
资助信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基金资助项目(KZCX2-YW-BR-19);; 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基金资助项目(2010467016,201009032,201109017)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yic.ac.cn/handle/133337/5042]  
专题烟台海岸带研究所_污染过程与控制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梦舫,骆永明,宋静,等. 场地含水层氯代烃污染物自然衰减机制与纳米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23(3):23.
APA 陈梦舫.,骆永明.,宋静.,李春平.,吴春发.,...&罗飞.(2011).场地含水层氯代烃污染物自然衰减机制与纳米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3(3),23.
MLA 陈梦舫,et al."场地含水层氯代烃污染物自然衰减机制与纳米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3.3(2011):2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