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高等级安全操作系统中可信恢复关键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袁春阳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7-06-04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授予地点软件研究所
关键词安全操作系统 可信恢复 可信计算 形式化规范与验证 安全审计
其他题名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Trusted Recovery in High-Level Secure Operating System
中文摘要可信恢复结合了安全操作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需求,强调了系统失效后进行安全无损的恢复,它也是对高等级安全操作系统的重要要求。本文以SECIMOS和CAS-EARTH两个安全操作系统的实际开发过程为基础,从基本定义和要求、可信恢复系统模型、可信恢复方法类型、恢复保证和触发时机等方面入手,对可信恢复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为高等级安全操作系统的研发提供了参考。本文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第一,围绕操作系统恢复,总结了现有恢复技术和方法的特点,分析目前操作系统恢复技术的研发趋势。从安全相关性和可信赖性,对可信恢复的基本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说明了可信恢复的目的和方法,阐明了可信恢复与其他安全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可信恢复定义,全面地概括了可信恢复的基本性质,为设计和实现可信恢复机制与过程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 第二,由可信恢复的定义延伸,提出了一种基于动作时序逻辑的可信恢复系统模型TLA-TRM,刻画了恢复过程中状态转换的时序逻辑关系,明晰了可信恢复系统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三,根据可信恢复系统模型,通过IBAC,TE,RBAC和PCW模型的融合,在乐观安全策略下,利用补偿性良构事务,提出了对恶意偏构事务的完整性可信恢复监控机模型。在撤销偏构事务对文件完整性的恶意操作时,为追踪受其影响的数据和操作,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恢复算法。该模型既结合了安全监控机实施访问控制的要求,又满足了对完整性进行可信恢复的要求。 第四,为保证安全操作系统恢复后初始状态的安全性,本文结合可信计算平台,采用了利用TPM和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可信启动的方法。针对目前常见的备份/恢复方式,借助可信计算对平台的可信认证,提出恢复数据的远程可信备份和获取框架及相关协议,保证了系统能够使用可信的备份数据进行恢复。 第五,采用轻量级形式化方法,通过在设计阶段对可信恢复机制的形式化规范和验证,来保证其能够达到可信恢复的目的。提出了以安全策略核心,围绕可信恢复对安全审计系统的要求,设计与实现了一安全审计系统,为检测安全策略违反,触发可信恢复机制奠定了基础。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3-17
页码151
源URL[http://ir.iscas.ac.cn/handle/311060/6192]  
专题软件研究所_中科院软件所_中科院软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袁春阳. 高等级安全操作系统中可信恢复关键技术研究[D]. 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200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软件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