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模式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戴晓苏 |
学位类别 | 博士 |
答辩日期 | 1994-02-25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丁一汇 ; 庄亚辉 |
关键词 | 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浓度 气候反演大气环流模式 气候影响 作物模式 |
学位专业 | 环境科学 |
中文摘要 | 初步研究了中国区域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可能影响。 l 95l—1990年期间全国平均年平均气温增加了0.3℃,年降水量减少了5%。在区域范围内,温度变化从西南区下降O。3℃到东北区增暖1.O℃,降水变化除华南区外均呈下降趋势。气候变化具有冬季温度增加显著和夏季降水减少明显的特点。 在c0。浓度倍增时,我国气候趋于暖湿,全国平均年平均温度增加4.5℃,年降水量增加ll%。 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将减小气候要素的时、空间差异。应用标准差的大小判断了各种模式性能的优劣。 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和EOF分析方法进行了气候反演的研究, 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要优于EOF方法,温度的反演效果要优于降水。GCM输出可能已经包含了局地气候变化的信息,只要应用适当的统计方法, 就可以从网格点尺度的GcM资料中推导出局地尺度的气候变化资料。 根据GCM模拟结果,分析了cOz增加对我国小麦生产地理分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倍coz气候下,我国小麦生产区将进一步向北和向西扩展, 气候增暖可能对东北地区产生有利影响,但在中部和南部则可能产生高温应力,小麦栽培特点和品种类型也有较大变化。作为一种尝试,通过OSU模式和CERES小麦模式的耦合,模拟了河北固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1-09-20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967]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水污染控制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戴晓苏. 中国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模式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9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