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存化合物对1.硝基芘的生物学效应影响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张朝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1998-07-01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竺乃恺 |
关键词 | 联合效应 QSAR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鼠伤寒沙门氏菌 斜生 栅藻 硝基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 氯代酚 苯衍生 |
学位专业 | 分析化学 |
中文摘要 | 近年来, 硝基多环芳烃(N02一PAHs)中的不少化合物, 因被检测到直接致突变性和对动物的致癌性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共存化合物对l-硝基芘(1一NP)致突变性和藻类毒性的影响,并对它们的结构与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研究了卜硝基芘(1一nitropyrene,1.NP)、2.硝基芴(2一nitrofluorene,2.NF)、1,6-二硝基芘(1,6一dinitropyrene,1,6-DNP)、葸(Anthracene,An.)、苯并芘(Benzo(a)pyrene,B(a)P)、屈(Chrysene,Ch.)、芘(Pyrene,Py.)和菲(Phenanthrene,Ph.)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TA 1 00、YG 1 02 1、YG 1 024、YG 1 026、及YG 1国学群轹的致突变性。其中带硝基的1,6一DNP、l—NP和2.NF表现阳性结果,且致突变性依次降低;YG 1 024对三种直接致变试剂敏感性最高。另外,研究了1一NP与其它N02一PAHs或PAHs的联合致突变性。发现各N02.PAHs均显示增强致突变性,且增强程度按1,6一DNP、1.NP和2一NF的顺序递增:而各PAHs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致突变性,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PAHs的结构与联合致突变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 在1 2种氯代酚单一致突变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它们分别与1一NP混合后的联合致突变性。发现各氯代酚对l_NP的致突变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氯代酚某些分子描述参数与联合致突变数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由QSAR方程得出的预测值能较 好地与实验测定值吻合。 以斜生栅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一NP和四种苯衍生物各自的毒性,得出相应的EC 50(96h)。然后进一步研究1.NP与每种苯衍生物以l:1的毒性单位混合后的联合毒性,计算它们联合效应相加指数,结果表明:硝基苯和苯胺与1.NP混合后呈协同效应;苯酚和甲苯与1。NP混合后呈拮抗效应。 |
学科主题 | 环境化学 |
公开日期 | 2011-10-19 |
源URL | [http://159.226.240.226/handle/311016/1283]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朝. 共存化合物对1.硝基芘的生物学效应影响的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9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