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磷对高等植物砷的吸收代谢影响机理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耿春女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4-06-18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朱永官
关键词As(V)-P (V)交互作用 小麦 水稻 吸收 积累 急性毒性 As(V)-P(V) interaction uptake accumulation Triticum aestivum Oryza sativa acute toxicity.
其他题名Effects of P on As uptake and metabolism in higher plants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中文摘要控制砷(As)通过土壤-植物系统向人体的迁移和积累,从而降低As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P对高等植物As的吸收代谢的影响,并筛选出一些As的低积累的作物品种或基因型。主要结论为:尽管As(V)是通过P(V)吸收通道吸收的,但是在植物中,这个吸收体系对P(V)有更高的选择性。植物和酵母具有不同的As解毒途径,在酵母中As(V)还原成As(III), 并泵出细胞外是主要的解毒途径;而在植物中尚未发现As(III)的泵出途径,植物主要通过对 P(V)的选择性吸收和限制As向地上部转运来解毒。至少部分As和P在从地下部向地上部转运的过程中共转运,P充足的植物比P饥饿的植物向地上部转运更多的As。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存在两种类型的P(V)和As(V)的交互作用,发生在两个不同的位点,一个是土壤颗粒表面的吸附-解吸过程,另一个是根细胞膜上竞争同一个位点的竞争过程(由植物种类和品种决定)。因此,As(V)和P(V)的相互作用对植物吸收积累As的影响决定于土壤-植物系统中这两个过程的动态平衡。发现了As的耐性与超敏感的水稻基因型,这两个水稻基因型中的As(V)耐性机理与绒毛草和拟南芥ars1中发现的―典型的‖耐性机理不同,但是这两个水稻基因型的差异敏感性对As 污染湿地的水稻育种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学科主题环境化学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8-22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661]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土壤环境科学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耿春女. 磷对高等植物砷的吸收代谢影响机理的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