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尾矿库生态恢复技术与模式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和莉莉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2008-05-01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吴钢 |
关键词 | 金属尾矿 尾矿库 生态恢复 恢复技术 恢复模式 Metal-mined tailings Tailings poo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storation techniques Restoration pattern |
其他题名 | Study on the Pattern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etalliferous Tailings |
学位专业 | 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 |
中文摘要 | 据统计,我国的尾矿堆存约 50 亿吨,不仅占据大量土地资源,而且造成严 重的沙尘和重金属污染。目前,尾矿库的生态恢复工作虽已引起较普遍的重视, 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恢复实践具有零散性、区域性等特点,恢复技 术未成体系,缺乏成功模式以及可推广借鉴的经验总结。 本论文回顾了国内外尾矿库生态恢复实践和理论研究历程,在系统阐述适用 理论的基础上: (1)通过大量国内外文献调研,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经过评估比较,筛选 出了适用于金属尾矿库的五大生态恢复技术,包括表土复原技术、石灰石改良技 术、生物固体改良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植被重建技术等; (2)采用过程管理的方法,研究与探索了金属尾矿库的生态恢复模式;以 具体的恢复目标为导向,提出石灰石改良—黑麦草修复重建景观模式、石灰石改 良—黑麦草修复—固氮植物群落搭配重建林地模式、表土覆盖—石灰石改良—黑 麦草修复—固氮植物重建农田模式等三种生态恢复模式; (3)以辽宁省建平县铁矿尾矿库为例,确定林业用地为恢复目标,尝试应 用石灰石改良—三叶草修复—固氮植物群落搭配重建林地模式。通过实地生态调 查和试验室尾砂性质分析,可知其尾砂为壤质砂土,Ph 呈强碱性,营养条件差, 且Zn、Cu 等重金属超标,土壤条件是植被恢复重建的重要限制因子,因此基质 改良与生物修复是生态恢复能否成功的关键,需经过较为严格的试验和中试之 后,该模式方可大规模推广使用。最后,论文研究了生态恢复效果的监测与评价 方法,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与标准。 |
学科主题 | 环境管理学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06-01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273]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和莉莉. 金属尾矿库生态恢复技术与模式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