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三江平原残存湿地斑块的植物多样性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施建敏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9-12-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马克明 ; 赵景柱
关键词湿地 物种组成 多样性 种-面积关系 生境异质性 资源可用性 种间竞争 密度制约 三江平原 wetland species composition diversity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 habitat heterogeneity resource availability interspecies competition density dependent the Sanjiang Plain
其他题名Study on plant diversity and its influence mechanisms on wetland remnants in the Sanjiang Plain, Northeast China
学位专业生态学
中文摘要三江平原是我国沼泽的集中分布区,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它在区域生物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维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农业开发致使三江平原湿地严重萎缩,景观破碎化成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重要特征。 残存于农田间的湿地斑块生境条件发生了较大改变,进而对生长其中的植物造成重要影响。然而,尚未有研究系统地阐释残存湿地斑块植物多样性及其影响机制,因此迫切开展此类研究,为三江平原残存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选取三江平原别拉洪河流域51个残存湿地斑块为研究对象,从斑块特征、物种组成及变化、种-面积关系、斑块水平和样方水平的物种多样性影响因素等几方面着手,对残存湿地物种多样性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残存湿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51个湿地斑块一共有25种群落类型和266个物种。菊科、莎草科和禾本科是含物种数和常见物种数最多的科,小叶章群丛、小叶章+毛果苔草群丛、毛果苔草群丛是主要优势群落。和典型湿地相比,残存湿地的水生和沼生种类减少而中生和旱生种类增多,一些典型湿地植物种类在小面积斑块上消失,同时斑块边缘有农田杂草侵入。 (2)残存湿地七成的面积为沼泽湿地,湿草甸的面积约占三成,而泡沼的面积不足一成;湿地斑块的平均面积大小顺序是沼泽>湿草甸>泡沼。三类残存湿地在物种组成上既有共有种也有独有种,沼泽湿地包含了90%以上的群落类型和植物种类,湿草甸次之,泡沼最少。 (3)残存湿地以面积小于2 ha的斑块居多,大面积斑块较少,而且湿地斑块形状都较规则。斑块的物种丰富度与形状指数和分维数无关,但与斑块面积显著相关。Arrhenius模型和K模型都能较好地描述残存湿地斑块的种-面积关系,但K模型比Arrhenius模型具有更高解释度。在使用K模型时需谨慎,选取合适的生境异质性指标是应用K模型的前提,否则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4)不同类型残存湿地斑块的物种多样性影响因素随湿地水文状况而改变。积水深度是决定泡沼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因子。沼泽湿地物种丰富度由水分异质性和斑块面积共同决定。速效N和斑块面积是湿草甸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决定因子,且土壤养分和物种丰富度之间呈明显的“驼峰”曲线关系。湿地水文状况的变化是导致不同类型残存湿地物种丰富度决定因素转变的主要原因。 (5)水分限制同样对残存湿地样方水平的物种丰富度和竞争、密度、资源可用性之间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无积水样方物种丰富度主要受优势种竞争和土壤养分可用性的显著影响,水分和群落密度对物种丰富度有间接作用。积水样方物种丰富度主要受优势种竞争和水分两个因素的控制,群落密度对物种丰富度也有间接作用。 (6)残存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建议:停止湿地的农业开发,保护现有残存湿地;面积大的残存湿地和沼泽湿地是优先保护对象;加强残存湿地水分管理,同时减少农业活动对湿地的干扰。
学科主题系统生态学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06-07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363]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施建敏. 三江平原残存湿地斑块的植物多样性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