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牛栋 |
学位类别 | 博士 |
答辩日期 | 2008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欧阳志云 |
关键词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 ecosystem service warm-temperate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tropical rain forest forest ecosystem research station. |
其他题名 | Research on Ecosystem Services of Typical Forest Ecosystems in China |
学位专业 | 生态学 |
中文摘要 |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机制、评价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可为加强生态系统管理、保育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奠定坚实基础。 本研究以我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即:温带阔叶红松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一方面,在长白山、北京、会同、鼎湖山和西双版纳五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通过定位观测研究了五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径流流失量、土壤养分与生态系统氮贮量、生态系统碳贮量,以此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机制;另一方面,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评价了全国三种森林生态系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研究结果为: (1)植物多样性以热带雨林最为丰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乔木和灌木物种丰富度高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动物多样性、鸟类和土壤动物多样性,多样性均表现出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2)森林生态系统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雨量丰沛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热带雨林区的地表径流量远大于温带阔叶红松林区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的地表径流量;(3)五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氮贮量表现出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以热带雨林最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暖温带阔叶红松林最低。但受土壤氮贮量的影响,生态系统氮贮量最大的是会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6.60t/hm2),其次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14.21t/hm2),其他依次为北京暖温带落叶阔叶林(12.68t/hm2)、长白山寒温带阔叶红松林(10.52t/hm2),氮贮量最小的是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67t/hm2)。(4)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表现为热带和亚热带高于暖温带和温带,五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大小顺序为:会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56.7 t/hm2)>西双版纳热带雨林(256.4 t/hm2)>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54.8 t/hm2)>长白山寒温带阔叶红松林(190.9 t/hm2)>北京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碳贮量(187.2 t/hm2)。(5)三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调节功能的总价值为1650.54×108元·a-1。其中:温带、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生态系统调节功能的价值分别为409.25×108元·a-1、560.16×108元·a-1、681.14×108元·a-1,其单位面积调节功能的价值分别为,1387.29元/hm2、5186.67 元/hm2、7568.22元/hm2,调节功能经济价值表现出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6)动植物多样性、植被氮贮量、生态系统碳贮量以及生态系统调节功能经济价值基本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气候差异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原因。 |
学科主题 | 系统生态学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06-22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14]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牛栋. 我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比较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