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流域水文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庄长伟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2010-06-01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欧阳志云 |
关键词 | 白洋淀流域 水文变化 驱动力 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Baiyangdian Basin hydrological change driver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s |
其他题名 | Hydrological change in Baiyangdian Basin and its impact on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s |
学位专业 | 生态学 |
中文摘要 | 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发挥着涵养水源、大气调节、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白洋淀是华北最大的淡水湿地,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入淀径流减少,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受到较大影响。本文利用水文、气象、社会经济、遥感影像等数据,运用统计分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近50 年白洋淀流域水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且分析了流域水文变化对白洋淀湿地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白洋淀湿地保护和白洋淀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基础。主要结论如下: (1)根据Mann-kendall 非参数检验,白洋淀流域径流量和白洋淀年平均水位有不断减小的趋势。从1951 年到2000 年,白洋淀入淀径流量从4.90×108 m3 减小到0.24×108 m3;从1950 年到2007 年,白洋淀年平均水位9.32 m 下降到6.57 m。 (2)流域人类活动包括人口增加、农业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影响白洋淀流域水 文变化的主要因素。白洋淀流域降水减少和气温增加对白洋淀流域水文变化也有一定影响,其中降水的影响要大于气温对白洋淀流域径流的影响。降水量变化对白洋淀流域水文变化的影响要小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从1974 至2007 年,白洋淀湿地面积从249.4 km2 下降到182.6 km2,农田和居民地面积分别从70.0 km2、2.1 km2 上升到126.4 km2、12.5 km2。在景观水平上,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形状变的不规则,景观多样性增加。流域人类活动和降水是影响白洋淀景观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4)从1974 年到2007 年,白洋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从 38.73×108 元下降到26.44×108 元。其中,提供产品和休闲娱乐价值增加,而大气调节、调蓄洪水、水资源蓄积和水质净化价值减少。水位变化是造成白洋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减少的重要因素。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在增强一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同时,会对其它一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损害。 |
学科主题 | 系统生态学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1-04-06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543]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庄长伟. 白洋淀流域水文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