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东亚地区云和降水与大气硫循环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张晓山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1995-07-1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汤鸿霄 ; 赵殿五
关键词东亚地区 大气碱循环 云和降水循环 大气颗粒物 气候变冷区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中文摘要长期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不同尺度上大气硫循环的改变与环境和气候有广泛的联系,也是东亚地区一个日益发展和相对突出的环境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发展了大气硫循环与云和降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了大气硫循环与大气云和降水循环之间的相互联系.
本文首先计算并分析了东亚地区云和降水冲刷的体积分数、循环时间以及云和降水循环控制的S02液相相关生命期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一个三维欧拉大气污染模式模拟了东亚地区云和降水对大气硫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地区非降水云循环(650—3000米高度层)的特征时问及其控制的$02液相相关生命期与降水循环的特征时间及其控制的S02液相相关生命期存在明显的差异, 以及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征。总的来说,非降水云循环时间及其控锚的生命期短于降水循环;夏季云和降水循环快予冬季,且地理分布相对均匀;东亚大陆的东南沿海及海域短予内陆.非降水云循环是夏季和冬季一些地区控制二氧化硫生命期的决定因素.模拟结果表明,非降水云在东亚地区大气硫平衡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此外,大气硫浓度对云和降水覆盖量是敏感的,因此,高质量的云和降水统计资料对研究区域大气循环是重要的.
本文提出了用云量相对降水量变化分析大气硫的闷接气候影响.根据这个思路和概念,研究了四川盆地硫排放与云量相对降水量变化的联系并探讨了其气候变温意义。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气候变冷区大气硫排放与云量相对降水量的增加有合理的联系.大气硫的问接效应是四川盆地气候变冷的重要原因.本文还建立了大气颗粒物酸缓冲作用的参数化方法,发展了一个包括大气颗粒物作用的云下降水洗脱模式,研究了大气颗粒物酸缓冲作用下S02的云下降水洗脱。结果表明,亚洲一些地区高浓度的大气颗粒物增加降水对大气二氧化硫的清除,因此,对大气硫循环是有影响的.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9-20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972]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晓山. 东亚地区云和降水与大气硫循环[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9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