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聚合絮凝剂-聚合氯化铝的电化学合成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路光杰 |
学位类别 | 博士 |
答辩日期 | 1998-05-01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汤鸿霄 ; 曲久辉 |
关键词 | 聚合氯化铝 电解 电渗析 制备 |
学位专业 | 环境科学 |
中文摘要 | 本文在现代絮凝观的指导下,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聚合铝的现有生产和合成方法,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两种新的聚合铝电化学合成的思路: (1)采用可溶性铝板阳极的电解法; (2)采用惰性电极的电渗析法。在电解法中,电化学反应器采用铝板作为阳极,三氯化铝溶液作为电解液。本方法的最佳合成工艺是以低电压、大电流为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确定了影响聚合铝有效絮凝形态生成的电化学和溶液化学因素。在所选择的最佳参数条件下,成功制备出了浓度范围在O.1~1.2 mol/L Al、碱化度达到2.3~2.4 以上,有效絮凝成分Alb含量(70%以上)的聚合铝产品(E-PAC)。进而建立了电解法制备聚合铝的工艺技术基础。对E-PAC的性能评价表明:E-PAC的有效絮凝成分含量、正电中和能力、水处理絮凝效果都大大优于目前的工业聚合铝和传统铝盐混凝剂。经济评价显示,E-PAC的水处理成本远低于电絮凝法,与现有的聚合铝不相上下。 本文还开发了一种新的电渗析制备聚合铝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以两张阴膜组成电渗析器核心组件。同样地,对一些影响Alb形态生成的电化学和溶液化学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所确定的最佳条件下,成功制备出了浓度范围是0.1~1.56 mol/L Al,碱化度约1.8,Alb含量约60%的聚合铝产品(ED-PAC)。性能评价表明: ED-PAC的正电中和能力、Alb含量都优于目前的工业聚合铝和传统铝盐混凝剂,水处理絮凝效果与工业聚合铝不相上下,优于铝盐。但经济评价显示,ED-PAC的水处理成本高于现有的聚合铝。 |
学科主题 | 环境水质学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1-10-19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1279]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路光杰. 高效聚合絮凝剂-聚合氯化铝的电化学合成[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9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