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生物圈保护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越冬生境演变及生境选择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马志军 |
学位类别 | 博士 |
答辩日期 | 1998-06-01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王子健 ; 汤鸿霄 |
关键词 | 盐城生物圈保护区 丹顶鹤 生境 生境选择 越冬生态 湿地 生境评价 |
学位专业 | 环境科学 |
中文摘要 | 本文以盐城生物圈保护区为主要研究地点,运用环境化学,生态学,数量分类学,鸟类学以及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丹顶鹤越冬期的生态习性,生境演变,生境选择以及保护区滩涂开发对丹顶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保护区丹项鹤的生境进行了评价,以期为丹顶鹤的保护和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矛盾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①对我国古代丹顶鹤生境变迁历史的考察表明:由于人类对湖泊,沼泽,湿地等丹顶鹤生境的开发和破坏,丹顶鹤繁殖地和越冬地的面积比以前大大缩小,分布区域也有所改变。丹顶鹤的保护首先是生境的保护。 ②盐城生物圈保护区的滩涂一直保持淤长状态。随着滩涂远离海水,在水平方向上,土壤的含盐量逐渐下降,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通过信息聚类分析方法对滩涂的植物群落进行研究表明:滩涂植物群落可分为四种类型:以盐蒿为代表的演替初级阶段类型;以白茅为代表的演替高级阶段类型;以獐毛为代表的演替过渡阶段类型;以及以芦苇为代表的沼生植物类型。植物群落类型与土壤的理 化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群丛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特征的典范变量的相关系数超过0.9。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在物质生产,能量固定,氧气释放以及维持二氧化碳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能为保护区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一定的经济收入。 ④对保护区滩涂污染状况的初步调查表明:保护区已存在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污染问题,化学污染情况与工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这表明丹顶鹤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学位论文 生境已受到逐渐增加的人类活动的干扰. ④丹顶鹤在越冬期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在日间活动行为的时间分配上,以取食行为所占的时间最长,在早晨、中午及傍晚,丹顶鹤有饮水的习性.与幼鹤相比,成年鹤在警戒行为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取食行为上花费较少的时间.在人工生境中,由于人类的干扰,丹顶鹤在警戒行为上要消耗较多的时间,但一人类活动对丹顶鹤的取食带来一定的便利条件,可提高其取食效率. ④滩涂的开发在给当地居民带来可观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活动强度的加剧,环境污染,原生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农药及杀虫剂的使用对丹顶鹤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目前,丹顶鹤的生境逐渐向保护区南部滩涂地区转移,分布形式由原来的连续分布逐渐转变为点状分布,生境类型由以原生湿地为主转变为以人工或半人工湿地为主.丹顶鹤 生境选择的分析表明:丹顶鹤对草滩具有明显的正选择性,对盐田和麦田为负选择,对芦苇地无明显的选择性。植被高低,植被盖度,底栖生物生物量和距人类干扰的距离是影响丹顶鹤微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对丹顶鹤生境状况的因子分析表明: 人类活动的干扰是影响丹顶鹤生境选择的最重要因素, 其贡献率接近50%。另外,植被盖度,食物量和距水源距离也是影响丹顶鹤生境选择的主要方面。 ⑥丹顶鹤生境状况的生境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獐毛草滩,盐蒿滩和白茅草滩的生境质量为良,芦苇地,光滩,水产品养殖塘和盐田的生境质量为一般,而农业生产用地的质量为差。整个保护区丹顶鹤的生境单位为2396 Kn]2,约保护区总面积的52.6%.盐城生物圈保护区丹项鹤的生境质量从总体上来讲属一般类型。 |
公开日期 | 2011-10-19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1304]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马志军. 盐城生物圈保护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越冬生境演变及生境选择[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9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