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实验模拟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 作者 | 戴小君 |
| 学位类别 | 硕士 |
| 答辩日期 | 1999-06-01 |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 授予地点 | 北京 |
| 导师 | 尹澄清 |
| 关键词 | 石油类污染物 土壤 宏量营养元素 微量营养元素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生物修复 翻耕 |
| 学位专业 | 分析化学 |
| 中文摘要 | 土壤包气带土层中的残油污染是地下水石油污染的长期污染源,它的治理是地下水污染的治本措施。本研究选取山东省淄博市淄河河滩受石油污染的现场土壤为对象,为现场治理进行可行性探索。本文用模拟污染土壤和现场实际污染土壤进行了实验室内的模拟实验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模拟污染土壤的降解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土壤在模拟的翻耕条件下,保持了充足的氧气供应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加剧,污染物质的降解速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在模拟的高浓度污染下,土壤中NP元素的缺乏也已经成为污染物质降解速度缓慢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在保持充足供氧的薄土层实验中,通过对土壤进行适当的营养元素的调整,添加了污染物质重量5%的N和1%的P养分后,土壤中的烷烃污染物和芳烃污染物的半衰期分别由未添加营养元素时的385天和277天缩短为128和94天,在实验采用的100克干土中由于烷烃和芳烃污染物质矿化产生的土壤呼吸量(以 C02计)分别由O.881mmol/d和0.811 mmol/d增加到1.935 mmol/d和2.592 mmol/d。 (2)在模拟污染土壤的降解实验中,营养元素的添加的浓度不应过高。在添加N和P分别超过污染物质重量的10%和2%时,污染物质的降解速度开始下降。与烷烃相比,芳烃降解微生物对营养物质 浓度的局部过高要更敏感,烃降解速度也下降的更多。 (3)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微生物降解烃类污染物质的环境。实验中发现,在土壤中添加了污染物质重量0.4%重量的洗衣粉后,烷烃和芳烃的稳定降解速度分别有了15%~20%的提高。这说明在污染物质进入高速降解阶段,污染物质的相间分布以及与微生物的接触机会大小成为微生物降解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4)通过现场污染土壤的实验表明,现场土壤的污染降解规律基本接近模拟土壤的结果。在每天一次的翻耕基础上,土壤中的残油50天后剩余下原来的85%。而在添加NP养分使土壤中CN比达到100:4时,土壤中的残油降解速度大幅度提高,50天后剩余残油量仅为64%。 (5) 现场污染土壤实验实验还说明,对于长期遗留的污染,表面活性剂的有利作用更加明显。在添加了污染物质重量O.4%的洗衣粉后,土壤中50天后剩余残油量降为56%。 |
| 学科主题 | 环境水质学 |
| 公开日期 | 2011-10-20 |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1329] ![]()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戴小君.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实验模拟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9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