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植物园主要引种植物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生境的适应性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韩炜 |
学位类别 | 博士 |
答辩日期 | 2010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徐新文 |
关键词 | 主要引种植物 沙漠腹地生境 叶绿素荧光参数 适应性 高温 干旱 咸水灌溉 |
其他题名 | Adaptability of dominant species introduced to Taizhong Botanical Garden to the hinterland habitat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
学位专业 | 生态学 |
中文摘要 | 植物的适应性研究和评价是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中植物种筛选和物种更新的基础工作。本研究在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沙漠植物园,以叶绿素荧光技术为主要手段,辅以其他生理生态指标,通过室外调查、室内分析、人工控制实验和统计分析,开展了主要引种植物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生境适应性研究。研究重点为:主要引种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应对干旱的防御机制,并对抗旱性进行了排序;参选引种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对高温胁迫的响应规律,应对高温的快速光曲线的特征值;4种主要防护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对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的响应规律,所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 通过测定清晨暗适应一夜的植物的快速光曲线,阐明了选定植物对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生境的光合适应特性,得出了各种主要引种植物光抑制发生时三个主要的拐点阈值;(2) 通过测定高温处理30分钟后的快速光曲线,对相关参数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主要引种植物对高温的适应性可以分为4种类型,也即高温抗性强、高温抗性较强、高温抗性适中、高温抗性较弱型;(3) 参选的主要引种植物应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生境的适应机制可以按照Y(NO)的大小分为2 类,即①以Y(NO)机制调节为主应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生境的第一类,代表种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Fisch.et Mey.)及沙地柏(Sabina vulgaris Ant.)等16种;②不以Y(NO)机制调节为主的抗逆种(如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草麻黄hedra sinica Stapf)及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 A. Los.)等10种)为第二类;(4) 乔灌草等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抗旱机制和抗旱能力不同,但仅从3 个能量利用、耗散参数比例变化这一指标,并不能十分明显的区分开植物的生活型;(5) 以与抗旱性密切相关的11 个叶绿素荧光参数的降幅为指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根据抗旱性的强弱,参选的主要引种植物可以分为五类:柽柳,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C. A. Mey.) Bge.),白刺(Nitraria schoberi L.),胡杨为第一类;红花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花棒,沙枣(Elaeagnus ycarpa Schlecht),沙地柏,灰杨(Populus pruinosa Schrenk),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 Litv),塔中植物园主要引种植物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生境的适应性研究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桃叶卫矛(Euonymus bungeana Maxim.)为第二类;垂榆(Ulmus pumila var. pendula (Kirchn.)Rend.),小叶白蜡(Fraxinus sodgiana Bge.),高山积雪(Nyctaginaceae crispus),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 (Will.) O.Kuntze),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 Linn.),短穗柽柳(Tamarix laxa Willd.),酸胖(Nitrariasibirica)为第三类;胡杨3 年生苗,灰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为第四类;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为第五类;第一类和第二类干旱抗性较强,第三类、第四类和第五类为抗旱性不强;(6) 参选植物在干旱逐渐加强时应对干旱胁迫的方式、机制多以增加非光化学耗散机制Y(NPQ)比例为主,并根据Y(NO)的变幅大小可以分为轻度干旱敏感型、中度干旱敏感型和复水敏感型;(7) 矿化度从2 g L-1增加到28 g L-1的过程中,梭梭能够在结构上保持相对稳定;多花柽柳均能保持较为稳定的3 部分能量比例;白刺3 个能量参数变化较大,Y(NO)呈升高趋势;花棒3者变动剧烈,Y(NO)剧烈变化,结构稳定上出现问题,28g L-1时幼株死亡;对咸水灌溉的稳定性上的排序为梭梭,多花柽柳,白刺,沙拐枣(花棒)。 |
公开日期 | 2011-11-22 |
页码 | 156页 |
分类号 | Q945.78 |
源URL | [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1064] ![]() |
专题 |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010年以前数据)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韩炜. 塔中植物园主要引种植物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生境的适应性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