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北坡前山带不同植物群落优势种水分利用效率特征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杨尚功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2009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雷加强 ; 李向义 |
关键词 | 水分利用效率 稳定性同位素 气体交换 生物多样性 群落 |
其他题名 | Study on water use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s of dorminate species in communities in shallow mountain area on the north ope of Kunlun Mountain |
学位专业 | 生态学 |
中文摘要 | 研究区位于昆仑山北坡前山带,以昆仑山北坡前山带群落优势种塔里木沙拐枣、驼绒藜和昆仑绢蒿为研究对象。通过群落调查,描述了研究区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特征,结果显示,在调查区域内发现21种植物,参与建群种15种,其他6种为偶见种。21种植物分属于10科20属,其中菊科(Compositae)和藜科(Chenopodoideae)植物13种;五个植物群落,优势种分别为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wasikii)、琵琶柴(Scorzonera muriculata)、河西苣(Hexinia polydichotoma)、蒿类植物(昆仑蒿Artemisia nanschanica + 昆仑绢蒿Seriphidium korovinii)与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植物群落沿海拔高度变化地带性更替明显,低山砾质壤土母质上为塔里木沙拐枣和琵琶柴群落,集中分布范围分别为2200-2300m和2250-2400m,中部沙质土壤母质上为蒿类植物和河西苣群落,蒿类植物群落分布于海拔2400-2500m,河西苣群落集中于2500m高大沙丘丘间低地,驼绒藜群落在砾质土壤和沙质土壤母质上均有分布,海拔范围在2380-2800m;群落结构简单,整体盖度小于10%,物种密度为4-13株(丛)/m2,灌木层优势种单一,密度很小(1.2株(丛)/m2),草本层冠幅水平低,盖度小(小于5%);群落间高度(H)、盖度(C)、密度(D)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物种丰富度指数dMA和生物多样性指数(D、H'、Jsw、Jgi)差异并不明显,总体处于较低水平。群落盖度、密度、高度和物种数随海拔高度变化趋势不同,生物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呈增加趋势。群落相似性比较显示低海拔地区植物群落间的相似性高于高海拔地区植物群落间的相似性。利用气体交换法测定植物分析了植物WUE时间变化、沙丘不同部位植物WUE差异性及海拔高度变化对植物WUE及叶片δ13C的影响。结果显示,(1)沙丘起伏增加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幅,植物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沿着坡位升高规律性升高,而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坡位的变化并不规律,尽管如此,沙丘的起伏没有造成植物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显著变化;(2)气体交换参数计算的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结果显示,海拔越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越低,驼绒藜水分利用效率海拔变化达到显著水平(F=6.00,P=0.019),塔里木沙拐枣水分利用效率海拔差异不明显(F=2.17,P=0.14);而稳定性同位素结果显示海拔越高δ13C越高,两者顺序相反,其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3)气体交换法测定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大小顺序为:塔里木沙拐枣(2.89±0.79)>昆仑绢蒿(2.23±1.39)>驼绒藜(1.73±1.20);植物WUE种间差异显著程度季节变化不均,6月份差异极显著(F=27.98, P<0.001),7月份差异显.63,P=0.013),8月份差异不显著(F=1.208, P=0.306);(4)叶片δ13C值与气体交换法表征的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值大小顺序一致。塔里木沙拐枣全天不同时段光合速率下降受到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的交替作用;驼绒藜光合速率日间阶梯式下降是气孔调节所致,属于“气孔限制型”;昆仑绢蒿在正午光合速率下降受自身同化能力调节明显,而其他时间光合速率变化则为气孔调节所致。植物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存在季节差异,6月份驼绒藜光合速率主要是受到温度调控,其次是空气湿度,而蒸腾速率主要受空气湿度影响,其次为光合有效辐射影响。昆仑绢蒿正午光合作用受空气湿度影响明显,午前和午后与光照相关性更强,蒸腾速率主要受空气湿度影响。驼绒藜水分利用效率在午间主要受叶片温度和大气湿度影响,而清晨和傍晚与光照和温度相关性更强,昆仑绢蒿水分利用效率与空气湿度相关性明显。用气体交换法测定的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大小顺序与叶片δ13C顺序基本一致,山地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片稳定性同位素丰度值都要大于绿洲外围荒漠区植物,与其他地区植物叶片同位素水平相比,昆仑山前山带植物叶片δ13C>天山北坡阜康荒漠地区>甘肃金塔地区。 |
公开日期 | 2011-11-22 |
页码 | 59页 |
分类号 | Q945.79;Q948.15 |
源URL | [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1108] ![]() |
专题 |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010年以前数据)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杨尚功. 昆仑山北坡前山带不同植物群落优势种水分利用效率特征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