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中国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效率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卢思佳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张小雷
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效率 GIS 空间分析 景观指数 DEA
其他题名Research on Spatial Form and Urban Efficiency of Cities in China
学位专业人文地理学
中文摘要经济全球化让众多城市走向国际竞争的舞台,城市效率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中国快速城市化带来人口和经济的急剧变化,导致城市空间形态不断演变。本文对1990 年以来人口和经济变化最为剧烈的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城市效率进行研究,结合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经济学、景观生态学和分形几何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综合多源化数据,重点强调RS、GIS 空间分析、地理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定量分析,细致分析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的分维数、紧凑度和形状指数的变化特征,深入剖析城市的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尝试从多层级、多维度和多映射关系的定量化系统分析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效率交互作用关系,定量分析中国人口和经济变化最为剧烈的14 个城市的空间形态指数与城市效率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4 种不同的城市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1990 年以来中国人口和经济变化最为剧烈的城市为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天津、济南、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武汉、西安、重庆、成都和广州。(2)总体上,分维数变化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紧凑度变化特征显著,形状指数总体上表现出变动明显、波动性强。(3)分维数与城市人口密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城市交通网络均衡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紧凑度与资本总量、人均道路面积、每万人公车、财政支出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形状指数与交通方向分异指数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按城市综合效率值大小排序,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哈尔滨、杭州和天津,运用DEA 模型计算的相对无效的城市依次为沈阳、南京、重庆、成都、武汉、西安和济南。14 个城市的规模效率总体上都没有有效发挥,城市的纯技术效率都有效,纯技术效率对城市综合效率贡献巨大。(5)从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效率两方面展开对比分析,14 个城市可以划分为4 种不同类型,并对应着不同的特征和规律。
公开日期2011-11-22
页码88页
分类号K901
源URL[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1166]  
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010年以前数据)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卢思佳. 中国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效率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