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咸水滴灌条件下土壤保水技术的试验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孙旭伟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徐新文
关键词塔克拉玛干沙漠 保水技术 水盐分布 土壤温度 沙拐枣 生长特征
其他题名Research on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 for Soil Water Retention under drip-irrigation with saline waterin the Hinterland of Taklimakan Desert
学位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中文摘要极端干旱区大气蒸发潜力极强,农田和生态工程灌溉水的很大部分都以土壤蒸发形式损失掉,同时土壤蒸发还造成次生盐渍化。因此,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成为干旱区节水的重要途径。为比较不同土壤蒸发抑制技术的应用效果,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地区应用三种保水技术(土壤蒸发抑制剂、塑料地膜、干沙覆盖)开展两个试验:微型蒸渗仪(Micro–lysimeter)控制试验和田间试验。试验监测了剖面土壤含水量、剖面土壤盐分含量;计算了土壤水分蒸发损失量;分析了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及沙拐枣幼苗生长状况。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土壤蒸发抑制剂— Guilspare®(浓度1.5% v/v)的施用量为6.0 l/m2 时,土壤累积蒸发量最小,抑制效率最高;并且表层盐分累积量最小。(2)保水技术对土壤水盐垂直分布的影响比较明显。抑制剂和覆沙处理下地表土壤含水量极低(﹤2%),土壤水分分别集中在20-40 cm 和30-60 cm 土层。覆膜处理下土壤水分主要分布在0-20 cm。覆膜处理下0-10 cm 土壤盐分含量最高。10-40cm 土层,土壤盐分含量较低,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深度大于40 cm 土层,保水技术处理下土壤含盐量大于对照。(3)保水技术有效地抑制了土壤水分损失,具有很好的保水效应。同时,保水技术起到抑制水分向上散失的作用,从而避免深层土壤盐分累积到土壤表层。降低了表层盐分被淋溶至林木根系层造成盐害的概率。(4)保水技术提前了耕作层土壤温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出现时刻,处理间土壤温度日变幅有较大差异,对调控耕作层温度有重要意义。(5)覆膜处理下沙拐枣同化枝水分在夜间恢复较好,蒸发抑制剂处理下沙拐枣白天受水分胁迫最为严重。覆沙处理下沙拐枣幼苗株、高地径净增长量最大,地上部分生物量也最大,蒸发抑制剂处理下沙拐枣长势较差。(6)综合比较不同保水技术处理下土壤水分分布、盐分分布特征、对耕作层土温变化的影响程度及沙拐枣幼苗的生长状况。本研究认为,覆沙技术为塔中地区比较好的保水技术,其次是覆膜技术。
公开日期2011-11-22
页码70页
分类号S152.7+8
源URL[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1180]  
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010年以前数据)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旭伟.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咸水滴灌条件下土壤保水技术的试验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