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成都粘土成因及其物源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胡兆国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0-06-18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冯金良
关键词成都粘土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秦岭山地 黄土高原 风尘堆积 成因
中文摘要成都粘土由梭颇合戴意等1936年命名,用以指示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西北部丘陵以及高阶地上的棕黄色、灰棕色的富含钙质结合的塑性粘土。至今,对成都粘土的成因和物源仍存在较大的分歧。 本文通过对成都粘土、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秦岭山地和糊涂高原样品石英粒度、石英表面微结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分析对比,结合成都粘土地貌分布等特征,初步研究成都粘土的成因。采用石英粒度、石英表面微结构、石英氧同位素、矿物(包括粘土矿物)分析、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以及Nd、Pb同位素示踪方法,以及成都粘土与潜在物源区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黄土、龙门山山前冲洪积物的综合对比分析,探讨了成都粘土可能的物源区。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对石英颗粒粒度特征分析得出,大部分成都粘土石英粒度频率曲线与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黄土相似,单峰态,以粉砂为主,较好的分选,对称和粗偏,显示成都粘土为风尘堆积物。成都黏土中>20um石英颗粒含量在35%-50%之间,与北部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黄土的砂粒级组分相似,>20um石英颗粒不能进行长距离搬运,显示成都粘土可能是近距离搬运的结果。 (2)成都粘土石英表面微结构组合主要是:不规则的棱角-次棱角状,刀刃状锋锐的边缘,有的磨圆较好;存在较深的近乎方形凹坑和三角形撞击坑;平行的沟槽,沟底缘受到磨蚀圆化;断裂裂隙,贝壳状断口,深浅不一的擦痕,麻面。次生二氧化硅沉淀;石英表面微结构组合显示水下环境作用的痕迹,显示成都粘土物源伟龙门山前冲洪积物。 (3)通过石英氧同位素分析得出,成都粘土中石英氧同位素值平均为17.1‰(16.2-19.0‰);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石英氧同位素值平均为16.6‰(16.3-17.2‰);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黄土石英氧平均为16.1‰(15.6-16.4‰);四川盆地现代河流和河流阶地样品(包括广元贯家河嘉陵江、都江堰岷江、金堂毗江、简阳沱江和茂县岷江河流阶地)石英氧同位素值平均为17.1‰(16.7-17.5‰)。成都粘土石英氧同位素值变化很大,并且含量很高,这都说明更多的低温成因石英加入。成都粘土样品石英氧同位素值与现代河流和河流阶地样品相似,推测成都粘土的物源可能主要来源于干冷气候条件下四川盆地当地的、冲洪积扇沉积物。 (4)成都粘土、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黄土主要矿物由石英粘土矿物和云母类矿物、斜长石、钾长石组成。成都粘土中主要粘土矿物由伊/蒙混层矿物、高岭石和伊利石组成,青藏高原东部黄土中主要粘土矿物由伊/蒙混层矿物、伊利石和高岭石组成。 (5)通过对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的分析得出,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显示成都粘土为风尘堆积物。(6)通过对Nd和Pb同位素的分析得出,显示黄土高原来源于开阔高度混合的物源区,而成都粘土和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则显示出未经很好混合的源区。 (7)基于上述结果,显示出成都粘土为风尘堆积物。成都粘土与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黄土物源存在差异,成都粘土的物质可能来源于四川盆地当地的、冲洪积扇沉积物。
学科主题自然地理学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29
源URL[http://ir.itpcas.ac.cn/handle/131C11/1314]  
专题青藏高原研究所_图书馆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胡兆国. 成都粘土成因及其物源的初步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青藏高原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