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拉萨河流域高山水热分布及其水文效应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谢健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0-06-19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刘景时
关键词念青唐古拉 拉萨河流域 气温 降水梯度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水热 水文效应
学位专业自然地理学
中文摘要利用在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南坡沿海梯度(4292-5525m)架设的11个自动气象站和10个翻斗式自动雨量计2005年8月6日—2009年1月17日期间的实测数据,对山坡夏季降水、1.5m高度的气温,以及浅层土壤温湿度随海拔和时间的分布进行了分析。采用与研究内国家气象站类比推算方法估算出拉萨河流域4295m、4395m、4500m、4965m、5110m、5240m、5333m和5525m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482.9mm、568.1mm、618.4mm、686.6mm、742.3mm、891.5mm、754.0mm、680.7mm和532.6mm。研究区夏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的最大降水高度都在山坡上部5110m附近。最大降水高度以下拉萨河流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梯度为43mm/100m,而最大降水高度以上多年平均年降水量递减率为85mm/100m。估算出拉萨和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3mm,比以往不考虑降水梯度估算的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多153mm。 冷季(10-4月)观测山坡4965m以下的某些坡段气温相对山谷存在逆温,4292-4395m年逆温频率高达53.4%(195天),而4292-4965m年逆温频率为11.5%(42天),逆温高频发生在12月(逆温频率58.1%);4965m以上全年无逆温。山坡4695m往上气温直减率约平均值变化在0.58-0.88℃/100m,往下气温直减率通常小于0.50℃/100m,体现受冷季逆温的影响。冷季逆温的存在使得山坡各坡段气温相对正常情况升高了0.8-5.0℃(冷季平均升高2.2℃),年平均气温升高0.8—1.9℃。受逆温影响增温最显著的是山坡中段,冷季增温幅度平均约2.5℃。 利用当雄气象站2008年气温相对多年平均的偏差值,推测了各研究区各观测高度的多年平均气温。由此指出拉萨河流域多年冻土的下界高度应在5030m附近,中国冻土区划低估了约100m。 拉萨河中游高山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量观测表明:山坡土壤暖季(7—9月)在海拔4965-5333m之间,而冷季(10—4月)在海拔4965m以下存在土壤逆温现象。逆温效应使得山坡的土壤温度直减率在10—3月期间明显降低(<0.5℃/100m)。12月,三个深度的土壤逆温层顶高度都稳定在海拔5110m附近,土壤逆温的总时间和最大逆温厚度的维持时间都比空气逆温长。山坡5cm和20cm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呈二次多项式分布,土壤含水量最大值在海拔4500m附近,比最大降水高度低400m左右;而50cm土壤含水量随海拔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大致呈指数增长趋势),表明观测山坡夏季降雨对土壤水的影响深度小于0.5m。 利用旁多水文站1976—2003年月平均径流量、月蒸发量,以及2005—2008年日平均径流量资料,探讨了高山水热因子对下游水文过程的影响。高山降水量、气温、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分别与下游6—10月径流深、春季消融解冻期河流流量,以及冻结前期河流流量存在线性或指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一般大于0.60,而蒸发与6—8月流量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69 。表明下游水文过程在不同的高山水热因子影响。
学科主题自然地理学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2-08
源URL[http://ir.itpcas.ac.cn/handle/131C11/1328]  
专题青藏高原研究所_图书馆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谢健. 拉萨河流域高山水热分布及其水文效应[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青藏高原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