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仑山乔戈里峰地区冰川变化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牛竞飞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2011-05-04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刘景时 |
关键词 | 喀喇昆仑山 冰川变化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
学位专业 | 自然地理学 |
中文摘要 | 区域气候变化会导致冰川的变化。不同地区的冰川受地形、冰川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不尽相同。在全球气候普遍变暖、冰川大面积退缩的大背景下,喀喇昆仑地区的冰川近年来却保持着稳定或前进状态。该地区自然环境险恶、地处多国交界处、人文环境复杂,不利于实地考察和人工测量,但近年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给该地区冰川变化研究提供了更新的数据和更高效的方法。 本文结合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文献资料,利用1977/78年、1990年、2001年和2009年共四期Landsat(MSS/TM/ETM+)数字遥感影像,采用人工解译法,研究了1977年~2009年中国境内的喀喇昆仑山乔戈里峰地区148条冰川的面积变化情况,并简单讨论了冰川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像,以及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希望本文的研究对喀喇昆仑地区冰川变化和水资源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冰川处于基本稳定、小幅扩张的状态。不同时期的冰川面积变化速率不尽相同:1977年~1990年和2001~2009年两阶段增速较快,面积分别增加5.325km2和3.147 km2;1990~2001年增速较缓,面积仅增加2.238 km2。在32a间,冰川面积共增加了10.710 km2,变化比例约为1.07%。利用经验公式法,由冰川面积的变化推算出该地区冰储量增加了2.305 km2。同时,具体到单条冰川,分析了冰川变化与冰川规模、海拔梯度、坡度和冰川朝向的关系,结果发现:与面积较大的冰川相比,小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加敏感,变化更加明显;研究区的冰川变化多集中在海拔相对较低的5200m以下地区以及坡度相对较缓的18 º以下地区。 本研究初步分析了研究区气温、降水的变化,讨论了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区整体气温变化较缓,夏季气温升高幅度较低且降水明显增加应是导致该地区冰川面积增加的原因。同时,气温和降水的限制作用使得该地区冰川变化并不十分明显,而该地区冰川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问题仍需进一步定量分析。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1-12-05 |
源URL | [http://ir.itpcas.ac.cn/handle/131C11/1573] ![]() |
专题 | 青藏高原研究所_图书馆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牛竞飞. 喀喇昆仑山乔戈里峰地区冰川变化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青藏高原研究所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