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人类活动对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演变的影响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孟 强
答辩日期2010-09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英文摘要

本文以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该流域水土流失历史根源的基础上,研究流
域的水土保持治理过程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从年际尺度上分析流域的径流量、输沙
量的趋势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流域径流、输沙的周期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周期性的
影响进行研究,最后对流域内径流量、输沙量变化中的人为因素进行估算。主要取得以
下研究进展:
(一)无定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历史时期不断增加的人口
是无定河流域人为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森林植被的破坏是水土流失的直接动因,农耕
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博弈、战争以及落后的农业技术条件对历史时期无定河水土流失的演
变具有重要影响。
(二)无定河流域作为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政府和群众进行了集
中、连续的投资。自1984-2006 年,陕西省无定河流域重点小流域治理累计投资总额
11.67 亿元,其中政府投资占总投资的20.83%,群众投资占79.17%,群众投资占主体。
期间,陕西省无定河流域重点小流域累计新增水土保持措施面积129.40 万hm2,其中经
济林的比重逐年增加。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三)采用遥感及GIS 技术对无定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0
年来无定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较大的变化,受政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耕地经历一
个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过程。林地逐渐增加,在流域所占的比例增加3.11%。
(四)采用Mann-Kendall 和Sperman 水文要素趋势分析研究表明,近50 年来,无
定河流域内各水文站径流量、输沙量都出现减少的趋势,通过Pettitt 突变分析,无定河
流域各水文站径流量、输沙量都存在显著的突变点,且各水文站突变时间具有显著的差
别,流域控制水文站白家川水文站径流在1973 年发生突变,输沙在1971 年发生突变。
采用流量历时曲线对各水文站突变点前后时段径流、输沙的频率特征进行分析表明,在
同一频率下,各水文站径流、输沙在突变点后都表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分析表明,人类活动特别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引起径流、输沙减少的主要因素。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和治理程度的不同是各水文站径流、输沙突变时间和变化程度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
(五)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无定河流域水文序列的周期性特征及人类活动对其周
期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定河流域降雨、径流和输沙序列都存在显著的周期
变化,其中降水周期以15.5a 为其主周期,径流、输沙以22a 左右为主周期。三年尺度
上,径流、输沙周期的相位在20 世纪60 年代相对降水表现出一定的滞后现象,60 年代
末期至70 年代,三个水文序列的相对关系趋于紊乱,80 年代,径流和输沙周期的相位
再次趋于同步,但与降水的相位差较60 年代偏大。12 年尺度上,60、70 年代降水、径
流和输沙周期的相位具有显著差异性,80 年代,其相对关系趋于同步。23 年大尺度上,
降雨-径流周期变化基本同步,但滞后于输沙周期。人类活动对径流、输沙周期的影响
随着尺度的增大而减弱。分析表明无定河流域20 世纪60、70 年代始开始的水土流失治
理特别是水库、淤地坝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可能是引起径流、输沙序列周期相位变化的
直接原因,而相应时期社会政策因素的引导是水文序列周期变化的驱动因素。
(六)采用降水-径流、降水-输沙统计模型,对无定河流域控制期径流量、输沙
量变化中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大规模水土保持建设后的控制期,
由人类活动影响而减少的径流量占全流域径流减少总量的75%,在输沙减少量中,人类
活动的贡献率为80%。
关键词:无定河流域;人类活动;径流量;输沙量;趋势性分析;周期分析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8869]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孟 强. 人类活动对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演变的影响[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